還有沒有沒吃人的孩子?《食相》
12月
11
2018
食相(薪傳打擊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4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藝術的創作,不僅反映創作者的思想,更是反映當下的社會環境:當時的社會是動盪不安,還是安穩平順?創作者是自由創作,還是被思想箝制無法暢所欲言?此次薪傳打擊樂團演出的《食相》改編自魯迅的《狂人日記》,其文透過一名「狂人」的日記反諷中國傳統禮教和陋俗,雖只是短篇作品,但《狂人日記》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

不若單純的音樂演奏節目,《食相》在舞台上的空間設計,除每首樂曲根據不同的需求換場,最吸引觀眾注目的是舞台上方懸吊的三塊壓克力板,在燈光的照射下,每塊壓克力板都是一雙眼睛,如同上帝視角般俯瞰世間的一切,不僅看著表演者,也注意著觀眾的一舉一動。據藝術總監鄭翔夫在喜菡主持的「心靈島嶼」【1】中提到,此處的設計是一種視覺的映射,因觀眾坐的位置不一,造就每位觀眾看到不同的面向,同時也是人在做天在看的概念,暗喻著不管我們做了什麼事,知曉者並不僅僅只有自己。

第三首《食相》是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樂曲,最初四名表演者扭曲著身體分別演奏木琴及鐵琴,從一人獨奏接續至重奏、齊奏,旋律如迴旋般由弱漸強,且隨著樂曲的進行,四人開始朗誦詞句,「聽說這裡萬萬稅,搞到窮人都心碎……」,一連串貼近生活的心聲,闡述經濟不景氣、稅收、都更、教改……等問題,一句句皆直指人心,揭露那些我們知道但卻被我們漠視的社會現象。

在筆者看來,四位表演者如同魯迅筆下的狂人,通過表演的形式批判了現狀,但也拋出諸多問題讓人思考,或許大多數的觀眾在聽完演出後就會逐漸遺忘,然作品的價值卻是體現於演出當下,不管觀眾聽進多少字句,又遺忘多少,這首樂曲就像顆微小的種子,也許終一生都不會發芽,也或許很快破土茁壯,但不論如何,至少讓我們面對真實,然後試著改變。

你吃了嗎?有沒有沒吃過人的孩子?最後一首《真心不滅》,主題緊扣《狂人日記》中的「吃人現象」,主奏吳國瑄敲擊大鼓以及鈸時,四名協奏者緩緩從舞台兩側走出並揮舞厚速共(水管)模擬著風聲,而後走至定點,在吳國瑄轉換旋律的剎那,四人跟著主奏一同敲著鼓。此曲加入大量的人聲,不論是四名協奏者發出的駕駕聲或是低沉嘶吼聲,以及旋律停滯的瞬間吳國瑄吶喊的「你吃了嗎?」,可最令筆者難忘的是吳國瑄曲終的獨白,既呼應《狂人日記》最後一句話,也讓觀眾震懾於當下並備受衝擊,「就這樣下去,日子一天天,應該還有沒吃人的孩子,救救他們啊!」

觀賞完整場演出,筆者心中很是感觸,一是驚訝打擊結合劇場式的表演竟如此精采,二是佩服作曲者鄭翔夫對於「人性」的深刻描述,其見解精闢,且呈現方式又是如此奇特,讓人震撼之餘,也格外期待下次薪傳打擊樂團會帶來什麼樣的作品。食相,雖是吃相,亦是眾生相,人本不同,善惡之間,價值觀的拉扯,皆是極複雜的議題,人心無一刻不變,但盼能維持本心,不負自己亦不負眾生。

註釋

1、「心靈島嶼」第二十四集,鄭翔夫受喜菡訪談論及《食相》的創作理念與動機:https://bit.ly/2GdfizQ

《食相》

演出|薪傳打擊樂團
時間|2018/11/09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