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告別的渡鳥《車站:渡鳥》
6月
23
2014
渡烏(迪迪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4次瀏覽
徐瑋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兼任講師)

車站,意味著旅行;可能是出發或歸來,可能是旅程的過渡。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有匆忙趕時間的過客,也有漫步靜觀的漫遊者;有身障人士的兜售,也有社會邊緣人的乞討。與此同時,依依不捨的離情與團圓興奮的激情,也都在車站輪番出現。車站,上演著人生百態,與人情冷暖。

車站的意義,對今日習慣快速流動的人而言,是不同於過去習於安定生命形態之人。昔日,車站可能是遠離故鄉,出外打拼的起點。遊子雖懷有闖蕩打拼的心情,但與故鄉的鄉土之情卻緊密相繫。甚至,外出打拼的目的是要將豐饒的資源帶回給家鄉。而今日,車站即便是遠離故鄉,出外打拼的起點,但年輕一代的旅人已不再懷有濃濃的鄉愁。似乎,生命即是一趟無止盡的旅行,似渡鳥般的旅人只是短暫的渡過生命的每個風景,不再留戀安定,也不再對任何風景懷有強烈的聯繫。由旅德十年的青年編舞家吳思瑋與德國街舞工作者Martin Klukas共同創作的《車站:渡鳥》所呈現的舞蹈意象屬於後者。

演出將舞台從黑盒子劇場移到公共空間:火車站,演出的內容平行周邊發生的場景,即人際間相遇與離別,或匆匆來去的景象。車站內四周的空間佈置,電梯、剪票口、指示牌、廣播聲響,與來來去去的人群皆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舞作以感傷低沉的朗讀聲開始黃勁連的詩作《渡鳥》,詩中充滿對故鄉的懷念,與迫不急待返回故鄉懷抱的心情。過程中,車站廣播傳出開往屏東列車的上車訊息,更增添此段濃烈的情感。但,舞者的表演,尤其對於「告別」的情感表達,卻與這段引子有對照性的反差。舞作將詩作「告別」(故鄉)割捨不下的濃烈強感,轉變成不得不的離愁與無能抵抗的宿命。於是,告別成了迎接新的未來的希望。

表演在高雄車站裡不算大的空間中進行,同時,在演出空間內還設置一個僅容一個人張開手臂大小的透明、如盒子般的空間。此空間是舞者沉思、休息或換裝的空間,它似乎象徵著旅人暫時的休息與窩身之處。其中一段,舞者在此狹隘的空間內射紙飛機,紙飛機不斷撞壁的景象,似乎隱喻此空間亦是旅人被困的心靈。於是,逃脫與奔向自由成為必須。但旅人決定如渡鳥般的旅行,卻隱藏著掙扎,而非對過去全然的釋懷與放下。飾旅人的女舞者,身著黑色長禮服,似乎表徵自我沉重、甚至糾結的內在情感。她手部與上半身具空間與節奏張力的動作表現,同時,不斷重複每段的舞蹈斷句,猶如透過身體表達內心的掙扎與尋無出路的懊惱。內心情感的張力在看似冷靜的表情下,凸顯出現代人不得已的內斂。

是甚麼原因使旅德十年的吳思瑋創作此主題的作品?德國福克旺的求學與碧娜鮑許舞團的經驗,是提供舞作創作風格與演出技巧的基礎,但我揣測這是編舞家吳思瑋的生命寫照。當狹小與極度競爭的台灣無法提供年輕人發光發熱的舞台時,「渡鳥」成了生命的選項。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尋找一展長才的舞台,以及自我肯認的生命價值。

渡鳥們擅長告別,習慣告別。或者,為了追求人生的舞台、心中的理想,渡鳥們必須練習告別,直到告別成為生命中的常態。

《車站:渡鳥》

演出|迪迪舞蹈劇場
時間|2014/06/07 19:30
地點|高雄車站3F候車大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