蹣跚錯誤的行軍戰略《迷彩馬戲團》
12月
20
2011
迷彩馬戲團(再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9次瀏覽
傅裕惠

以繩索交錯編結的一張偌大的網,揚首赳赳地扮演起那道實體化的第四面牆;上舞台側,佇立的是一整座梯形鋼架或木製高台,儘管是利用了劇場實務使用的工作梯和鷹架搭設,但與鹿鳴堂這座空蕩的講廳空間結合,的確使得全劇的主題概念──對國家機器與軍人意識的質疑──視覺化為無處訴冤而遊走號嘯的魂魄。

再現劇團成軍不過三、四年,也不過三、四個劇場作品,這齣以《迷彩馬戲團》為題的製作,一如以往展現了編導創作的強烈企圖,但也一貫凸顯了製作規模與創意實踐的困窘和不足。全劇以七名演員輪番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則呈現國軍趣聞、軼事和百態;二則以五位迷彩戰裝的特訓軍人經歷為背景,描繪其中一名理想青年李志偉(諧音)如何在這座以謊言建築的軍營裡,逐漸體認真相;三則是由一個要交暑假作業的外星人,如何邊演述邊觀察這批軍營生態,並與一名傘兵王家豪(諧音)交談驗證,分析與預言他趁降落演習時自殺之後的人生荒謬。

由於全劇敘事線交錯鋪陳,每則故事都花大篇幅鋪陳角色的觀點:有時刻意誇飾角色如國軍百態場景,或是軍營場景,有時又有打破第四面牆的心聲演說,例如傘兵場景與外星人場景。這齣戲的敘事空間不斷跳躍出入,劇情結構捻紮鬆散,尤其導演對表演空間和劇場語言的處理生嫩貧乏,使得節奏拖宕──甚至危及劇情主軸情節中那段李志偉突襲全軍總司令的那場戲,讓原本極具潛力的一齣好戲,陷溺在編導合一的情緒狀態裡,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演出,猶如蹣跚匍行,著實叫人吃不消。

在影視爭拍軍事題材之外,這齣《迷》劇應該是近來描繪軍營生態最為具體的一部戲劇演出;幾段展現服役心情的文字,把男人當兵時自我認同遭到極大挑戰的挫折,陳述地相當深刻。此外像是諧擬過去鄧麗君勞軍時國軍的虔誠和忠心,相對於今天崇拜偶像團體少女時代的情感宣洩,以及其他幾場諷刺性的表演段落諸如演習荒謬劇和莒光園地即景等,對觀眾而言都甚為討喜。可惜,每個敘事線的場景氛圍差異過大,讓真正的主題場景變得較為尷尬──例如理想青年闖入總司令辦公室,被逼得要頂替總司令掩飾前任總司令失蹤的事實,比喻年輕人為了滿足自己對理想期待,而必須犧牲個體性的「悲劇」。這突如其來一筆的刻意著墨,無法提升劇情節奏,反像是原地打轉地不斷重複那種悲情狀態。之後,鋪陳軍營入夜時年輕人失眠不安的意象,也隨著已故歌手薛岳的那首〈如果還有明天〉,再次試圖為青春被扼殺的悲憤,向天申訴。遺憾的是,編導似乎不盡信任觀眾的想像和閱讀,只是一股腦兒地把自己想像、體會和建構的符號和畫面,滿爆整個敘事空間。塞滿不盡然不好,只是,整齣戲不斷地停頓,都是為了描繪一種心情狀態,而這幾次的狀態,都沒有獲得製作品質與導演手法的提升,教人寧可閉上眼睛,安靜地咀嚼劇中的文字意象,並以自己的生命經驗,與之應答。

《迷彩馬戲團》

演出|再現劇團
時間|2011/12/16 19:30
地點|台北市台灣大學鹿鳴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