蹣跚錯誤的行軍戰略《迷彩馬戲團》
12月
20
2011
迷彩馬戲團(再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2次瀏覽
傅裕惠

以繩索交錯編結的一張偌大的網,揚首赳赳地扮演起那道實體化的第四面牆;上舞台側,佇立的是一整座梯形鋼架或木製高台,儘管是利用了劇場實務使用的工作梯和鷹架搭設,但與鹿鳴堂這座空蕩的講廳空間結合,的確使得全劇的主題概念──對國家機器與軍人意識的質疑──視覺化為無處訴冤而遊走號嘯的魂魄。

再現劇團成軍不過三、四年,也不過三、四個劇場作品,這齣以《迷彩馬戲團》為題的製作,一如以往展現了編導創作的強烈企圖,但也一貫凸顯了製作規模與創意實踐的困窘和不足。全劇以七名演員輪番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則呈現國軍趣聞、軼事和百態;二則以五位迷彩戰裝的特訓軍人經歷為背景,描繪其中一名理想青年李志偉(諧音)如何在這座以謊言建築的軍營裡,逐漸體認真相;三則是由一個要交暑假作業的外星人,如何邊演述邊觀察這批軍營生態,並與一名傘兵王家豪(諧音)交談驗證,分析與預言他趁降落演習時自殺之後的人生荒謬。

由於全劇敘事線交錯鋪陳,每則故事都花大篇幅鋪陳角色的觀點:有時刻意誇飾角色如國軍百態場景,或是軍營場景,有時又有打破第四面牆的心聲演說,例如傘兵場景與外星人場景。這齣戲的敘事空間不斷跳躍出入,劇情結構捻紮鬆散,尤其導演對表演空間和劇場語言的處理生嫩貧乏,使得節奏拖宕──甚至危及劇情主軸情節中那段李志偉突襲全軍總司令的那場戲,讓原本極具潛力的一齣好戲,陷溺在編導合一的情緒狀態裡,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演出,猶如蹣跚匍行,著實叫人吃不消。

在影視爭拍軍事題材之外,這齣《迷》劇應該是近來描繪軍營生態最為具體的一部戲劇演出;幾段展現服役心情的文字,把男人當兵時自我認同遭到極大挑戰的挫折,陳述地相當深刻。此外像是諧擬過去鄧麗君勞軍時國軍的虔誠和忠心,相對於今天崇拜偶像團體少女時代的情感宣洩,以及其他幾場諷刺性的表演段落諸如演習荒謬劇和莒光園地即景等,對觀眾而言都甚為討喜。可惜,每個敘事線的場景氛圍差異過大,讓真正的主題場景變得較為尷尬──例如理想青年闖入總司令辦公室,被逼得要頂替總司令掩飾前任總司令失蹤的事實,比喻年輕人為了滿足自己對理想期待,而必須犧牲個體性的「悲劇」。這突如其來一筆的刻意著墨,無法提升劇情節奏,反像是原地打轉地不斷重複那種悲情狀態。之後,鋪陳軍營入夜時年輕人失眠不安的意象,也隨著已故歌手薛岳的那首〈如果還有明天〉,再次試圖為青春被扼殺的悲憤,向天申訴。遺憾的是,編導似乎不盡信任觀眾的想像和閱讀,只是一股腦兒地把自己想像、體會和建構的符號和畫面,滿爆整個敘事空間。塞滿不盡然不好,只是,整齣戲不斷地停頓,都是為了描繪一種心情狀態,而這幾次的狀態,都沒有獲得製作品質與導演手法的提升,教人寧可閉上眼睛,安靜地咀嚼劇中的文字意象,並以自己的生命經驗,與之應答。

《迷彩馬戲團》

演出|再現劇團
時間|2011/12/16 19:30
地點|台北市台灣大學鹿鳴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