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迭出的武戲風華《八百八年》、《南宮長萬》
4月
08
2021
南宮長萬(台灣戲曲學院提供/攝影許培鴻)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41次瀏覽

蘇恆毅(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多年來致力於演員的養成與演出,以及傳統戲曲的推廣,又為了因應當代新編戲的觀賞品味需求,因此在推出的劇目上,大抵兼顧行當的平衡發展,使演員在各類劇目中,都能夠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至於推出的劇目內容,近年則以新編歷史劇為多數,無論是《楊妃夢》、《蔡文姬》、《齊大非偶》、《二子乘舟》等,關注歷史人物在史事的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心緒,當中文武兼備,且京崑兩門抱,也使京劇團的表演型態更趨多元,似也形成了京劇團近年的發展目標。

2021年開春的兩場大戲是以「武戲」為宣傳重點,首日(3月6日)為《八百八年》、次日(3月7日)為《南宮長萬》,皆是在既有的老戲上修編而成。雖然賣點在武戲,但演出時,兩齣戲也有不同的設計安排:《八百八年》中,三女妖的變臉、女妖附身時的身段操作、酒宴時的軟骨功等巧思;《南宮長萬》相較之下較為平實,除CG的過場動畫設計外,關注的焦點仍在演員各自展現所長的表演上。因此兩個劇作,都有各自的看點與特色,且都由年輕演員擔綱主演,似有欲經由這兩齣劇作扶持新秀的意味。

八百八年(台灣戲曲學院提供/攝影梁嬌)

以《八百八年》來說,此劇在2014年首演時,是以連臺本戲的形式進行三天連演,組織龐大,且兼顧當中的歷史背景、神魔鬥法、人物心緒等諸多層面,幾乎是整本《封神演義》小說在舞臺上重現。本次則在2014年的基礎上再次修編,使演出減輕神魔等奇幻敘事的內容、而更聚焦於商周之間的歷史轉換脈絡。這樣的修編自有其意義:如維持連臺本戲的演出方式,不僅考驗著演員的體力,龐大的敘事結構也考驗著觀眾的記憶力與耐心,因此劇情的精簡,則更易凸顯故事主題,且使觀者能夠更快速地進入劇中世界。

然而此次的修編演出,卻不知是否在情節的精簡時,忽略了部分細節,致使部分敘述上不連貫、或少了些許渲染力。如黃飛虎(吳仁傑飾)之妻妹自摘星臺墜落一事,情節中未見,僅在對白中倉促帶過,而少了黃飛虎對紂王不滿的情緒鋪墊;又如伯邑考(趙揚強飾)彈琴時,與妲己(朱民玲飾)的一段對手戲,或可再給予兩位當家演員更多的唱段與身段演出,強化妲己的放蕩勾引與伯邑考的悍然拒絕,使情感更為飽滿。此類細節,乍看之下並無問題,且觀眾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姬昌(李文勳飾)的演出、以及〈食子歸〉與〈武王伐紂〉兩場的武戲上,但如若細品劇中的部分細節,則難免讓人有意猶未盡感。

《南宮長萬》則是在老戲《驅車戰將》的基礎上進行擴編,在武戲的基礎上,又試圖發掘南宮長萬(徐挺芳飾)恃才傲物的性格,所導致的戰敗、兼因引起宋閔公(王璽傑飾)猜忌的殺身之禍悲劇。如此編修,不僅圓滿了南宮長萬在史傳中的片段紀錄所留下的敘事空白,武戲的編排也讓徐挺芳有展現身手的機會,多處的單打獨鬥,讓人目不轉睛。

只是此戲雖本於《驅車戰將》,觀賞的一大重點應在南宮長萬帶著母親夜晚駕車出逃時的場面上,然而此段在經過修編後,卻僅成過場——南宮母子不僅沒有大段的唱段、也未給予足夠的跑車圓場的時間給演員展現身段,也無從與抵禦追兵的武打場景相輔相成,實為可惜。甚至劇末南宮長萬遭刺殺時,並未給予徐挺芳有任何感嘆的唱詞,就讓演員逕直倒地,也讓人深感不足。

至於在舞臺美術上,CG的過場動畫也未能與情節進行密切搭配,如第二場表示兩軍交戰時的動畫,卻僅是旌旗隨風搖曳,其後的山中夜景也僅有火星點點,以及轉換為紅色的夜景,戰場的喧騰殺戮感無從展現;又如第八場,宋、陳二國計殺南宮長萬時,投放君王飲酒、表贈女性所用佩飾的畫面,與前段驅車出逃無法銜接,和後續情節亦不相扣,反顯得突兀。且劇中所用的CG動畫偏向靜態,令觀者難免自武戲的武打喧鬧感中脫離,此亦為動畫使用上需再思索之處。

而細節上,《八百八年》與《南宮長萬》的時空背景都是先秦,「皇」權未立,劇中的帝王與諸侯王不時以「皇」稱之,且《南宮長萬》中,人物更彼此道出自己的諡號,均與歷史情境不符,此點也可為編歷史劇者所借鑑,須再留意劇作的歷史時空,以免出現人稱與史實不符的情況。或如南宮長萬被追殺時,劇中有明旨為宋閔公派兵追殺,但實際上場的卻是黑衣刺客,形成邏輯上的矛盾。

總體而言,《八百八年》與《南宮長萬》作為武戲,有其精彩與熱鬧之處,儘管兩作在本次演出上,或許因情節編排需要,並未給予當家演員擔綱要角,戲分也相對不足,但擔任《八百八年》主演的李文勳、《南宮長萬》主演的徐挺芳與王璽傑三位演員均有長足揮灑的空間,劇中的年輕演員如顏雅娟、黃昶然等人也有不錯的表現,因此雖非前輩攜手後進的老幹新枝、彼此增益的演出形態,但對於年輕演員的自在揮灑,依然是可喜的舞臺呈現。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以劇校附屬劇團的身份,不僅歷史悠久,且有濃厚教學意義,本次的兩場演出,前輩演員雖後退、給予年輕演員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年輕演員也不孚眾望,表現可圈可點。但於前輩演員而言,似因劇團的教學性質與劇本編排之故,而使表現上顯得「安全」——找不出致命性的錯誤,演員實力亦如常發揮,只是身為觀眾,總會希望前輩演員們在深厚的實力上能夠再多一些亮眼的、甚至是炫技的演出,讓演出更為精彩、並超乎觀眾期待,也讓不同世代的演員有更強勁的交流。

《南宮長萬》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21/03/07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八百八年》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21/03/06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