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歷史停頓的瞬間《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
11月
09
2015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張震洲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01次瀏覽
汪俊彥(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四把椅子劇團設定「重寫經典計畫」,以契訶夫(Anton Chekhov)的《三姊妹》(Three Sisters)為原型,推出由劇作家簡莉穎、導演許哲彬製作之《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後簡稱《全》),五月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後,十月底再次受邀2015「彰化劇場藝術節」於員林演藝廳劇場演出。依據劇作家所言,這齣戲所設定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指的就是員林,讓這次演出戲裡戲外充滿對照。

《全》將原著《三姊妹》的四幕劇改為獨幕劇,以一場約莫傍晚至晚餐長短的戲,描述中小學教師廖家大姊、二姊(衍梅、衍蘭)在家裡舉行餐宴,送別三弟(衍竹)前往武漢工作,並邀請生前以當地建設公司致富的父親之下屬徐大哥一同參加。徐大哥雖後來前往大陸(劇中用詞)發展,仍與廖家保持密切情誼;除了安排衍竹武漢台廠的工作之外,也帶了大陸同事(Grace)與學生(James)一同赴宴,前者牽線欲購廖父留下的兩台古董賓士車,後者為馬來西亞華僑也將是衍竹的工作前輩。廖家還有一位常居二樓寫小說的小妹衍菊,始終穿著家居服,堅持以創作(再加上素食、環保等堅持)表達她對這個家庭(也同樣暗指整個臺灣?)的不滿與抑鬱。在父親辭世後,廖家雖看起來暫時沒有立即危機,但顯然家道中落的局勢已難避免;兩位姐姐的期待都放在自幼於澳洲留學返國後卻無所事事的衍竹身上。操著一口英文的衍竹在台海危機的時候,被當時仍為一方土豪的廖父送至澳洲當澳洲人,對廖家而言是買個保險,萬一戰事發生可以接全家到澳洲去。然而,此一時彼一時,時局會變,留下來的卻是滿室的不合時宜。

幾組強烈的對照。首先,自是Grace大手筆地開價欲購買廖家的古董賓士,而大姊、二姊逐漸揭底的經濟窘境透露不得不出售的難處,卻始終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同樣的游移也投射在他們對衍竹的保護與放手之間,一會兒決心衍竹必須接受任何工作的挑戰,另一會兒又彷彿家裡靠山一時三刻不會倒,衍竹仍然可以恣意(在臺灣)當他的澳洲人。大陸無所不在的經濟勢力,即使再不願意,大批的觀光客也已經路過這個小鎮;曾經對衍蘭有好感的徐大哥,其今日的發達也對照著衍蘭的選擇:老實卻了無生氣的丈夫。甚至對照廖家與外人的精力表現,除了勉強支撐衍竹的光鮮亮麗之外,這個家就像整個舞台客廳的臺灣豪宅必備:達摩木雕、皮草、鹽燈、如意、蘭花、皮沙發、酒櫃、吊燈、大吊扇等,都歸結在那台更大更寬的電視:遙控器故障,打不開;除了衍竹,沒人能處理。衍竹是全家在上個時代押的寶,是期待開啟下個時代的遙控器,卻沒電了,壞了。

劇作家簡莉穎與導演許哲彬精準地扣合了契訶夫《三姊妹》的神髓,將原著《三姊妹》中所有角色都無可避免被捲入現代進步的暴風(“The storm is what we call progress”--- Walter Benjamin)成功轉化成當今臺灣的現況。有意無意的對話停頓、欲動卻靜的敘事節奏,與滴滴答答無預警終止又繼續走動的鐘擺聲中,讓暴風中角色的堅持、懷疑、畏懼或勇氣,對照出(也因而更加鮮明)人物在歷史轉折處似欲躲藏的不堪卻又終將踏入的尊嚴。簡、許兩人合作的「重寫經典計畫」沒有依賴文化本質的附託,對比歐洲或俄國、亞洲或臺灣,沒有眷戀經典留下龐大的、可能包含語言修辭、文本結構等的遺產,沒有以強烈的口吻控訴當代政治或社會,而以一頓晚餐開始前的幾刻鐘,充分掌握時時刻刻可能中斷卻又彷彿無止無盡延續的臺灣歷史瞬間,留下對才進入21世紀沒多久,卻奄奄一息(又一息尚存)的臺灣精彩的省視。

《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15/10/24 19:30
地點|員林演藝廳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