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叫牌,我們跟不跟?《動物園》
1月
07
2013
動物園(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5次瀏覽
傅裕惠

1958年,美國作家愛德華.阿爾比寫就這齣《動物園的故事》,歷經近兩年的周折(從紐約、佛羅倫斯、蘇黎世到柏林的世界首演),才有1960年的美國首演。回顧果陀劇場創團至今的累積與整理,教人慶幸當年導演梁志民似乎是毫不猶豫地便將這齣被形容為世紀荒謬劇場經典的劇本,搬上台灣劇壇。近半個世紀之後,阿爾比竟「重新發牌」,為原作中的一個角色Peter,添寫一幕旗鼓相當的場景《在家》At Home,塑造了一對以「相敬如賓」來經營婚姻的夫妻,讓一齣獨幕短劇延展為兩幕聯演的全本戲。

50年後,劇作家並沒有改變初衷,戲裡依舊挑釁人性和中產階級生活。《動物園》裡那個總是與孤獨、墮落為伍,並不惜以各種代價設法讓自己與能適應社會的角色基利(Jarry),以死換得一點自我的尊嚴;《在家》一劇的太太安,說不清自己對生活的焦慮和不安,卻透過一個失序的暴力動作──呼老公一巴掌,催眠自己再繼續過活。兩劇交集的角色彼得(Peter),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全心全意地抓緊自己生活的細節,讓自己得以融入一個理想安穩的社會階級。這樣的寓言(預言)像是刻意騷擾憂鬱症患者的痛處,甚至在他們耳邊叼絮不休──日子好好地不過,想那麼多幹嘛?──錯!阿爾比斬釘截鐵地說,因為我們會為了過好日子、佔有領地,而不擇一切手段,最後擦槍走火的意外就會是暴力、屠殺與滅亡。

再一次地,果陀劇場毫不猶豫地選擇在精華商圈呈現這齣製作。舞臺設計以破碎的白色立面與幾何圖形,提供色彩與背景的投影,與導演概念偕手同行;音效與聲響俐落的控制,為全劇的聆賞,增加了更細膩和更立體的詮釋;成熟的劇場製作條件,顯然具體實踐了文本在地化的企圖。然而,處處飽滿的設計細節,似乎讓觀眾無法透過聽覺體驗原作對話中細膩而幽微的轉折;全劇佈局平緩穩定而空間抽象疏離,似乎唯有投影視覺,才展現了戲劇性──也是劇作概念指涉的「危險」,因此,反而有「顧此失彼」的遺憾。

此外,不像過去兩個演出版本,我並沒有被這一次的表演卡司(casting)說服;或許是演員本身的魅力掩蓋一切,或許是特質的差異,或許是我記憶與印象的主觀,我無法從表演詮釋裡「看見」角色的焦慮──自己也說不清楚、表面沒事之下的底層恐懼,或許我習慣了期待演員以神經質的笑聲來詮釋彼得被基利搔癢的那場戲,所以,我感覺不到任何「危險」和「挑釁」。其實,我並不想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那樣的心情,來評價這次這齣《動物園》的表現;但是毫無疑問地,我非常慶幸自己沒有錯過果陀劇場的當初與那時。

《動物園》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2/01/04 19:30
地點|台北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台化」後的阿爾比劇本讓表演更貼近台灣觀眾,方法演技搭上風格化的燈光舞台,荒誕意象更為具體有力。一景二用的場景設計,讓「家」與「動物園」彼此呼應,象徵人與動物之間界線模糊的狀態。(鄭芳婷)
1月
08
2013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