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中的作品in藝術節─臺南藝術節《雙翼•雙藝》
4月
22
2013
雙翼.雙藝(匯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5次瀏覽
戴君安(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雙翼•雙藝》是匯舞集自2012年創團於臺南後的第二場演出,選定臺南市的B.B.ART(Beautiful Building of Art)為表演空間,再度開啟了跨界複合展演的端點。B.B.ART是臺南市的一個新鮮場所,它既是翻新的老屋,亦是當代藝術的展覽空間,也賣咖啡和簡餐;同時,這裡也配合臺南市文化局主辦的「2013臺南藝術節」的計畫,承攬一部分屬於「城市舞台」的舞蹈、音樂和戲劇節目。在四月中旬由匯舞集啟動,藝術總監蔡慧貞與舞者何姿瑩、寗琪,在吳韋蓁演奏的小提琴及黃凡真演奏的古典吉他聲中,於B.B.ART敲開了一系列的展演活動。

第一場演出呈現於一樓中庭,觀眾在大廳或站或坐的看著眼前的舞者伸展肢體。三位女舞者在天井下的方形空間中,看似在尋找自己的立足點而迴旋,也不斷的在磨石地面上翻滾、騰跳。置放於後方平台上的椅子,一方面拉出了空間的上下層次,也讓舞者在其佔據的椅子上歇息、再跳脫。他們偶而也像是在尋求伴侶而相互扶持,釋出空間與身體,擁抱另一個肢體,或是呈現三人一體的畫面。這個作品顯然不是為此空間編排,應該更適於在正式的黑盒子劇場演出。

第二場開演前的休息時間,我上了二樓的小陽台,發現了另一個可以觀賞演出的角度,可惜在可以正面看舞的面向,架設了演出者的錄影機,成為禁止進入的區域。但在側邊的一處小角落,我找到了可以看到近乎全貌的「棲身之處」。從二樓俯瞰舞者貼在一樓牆上的蠕動,在圓形光影的照射中,蔡慧貞的獨舞透露一絲孤寂,尤其是全黑的裝扮,更是讓午後彷彿成了夜半時刻。我無法得知留在一樓的觀眾可以看到怎樣的演出,因為他們似乎也無法窺得全貌。

第三場的演出場域移到原先的觀眾席,幾乎是讓舞者在展覽中的藝術品與圍繞的觀眾間,爭取表演的空間。三位長手長腳的舞者,不但要為自己打開出路,也要預防碰觸藝術品或是打到觀眾,這讓畫面看來有些緊張,但也充滿刺激。舞者們化身三位穿著時尚洋裝、腳踩高跟鞋的女子,在悠揚的現場樂聲中,彷彿在高級社交場合爭豔、卡位。但在脫掉鞋子後,她們又化身為活潑奔放的年輕女孩,享受著自由舞動的樂趣。

整體看來,編排不算太有奇特之處,但是舞者擁有精湛的肢體能力,以及靈活的即興技巧,收放之間適度掌握現場的氛圍。此外,雖然B.B.ART的空間不算小,但在預留了表演和工作場地後,可觀賞的空間大約只能容納20多人。當天湧入的觀眾不下30人,這應該是策展人和表演人樂見的現象,但也讓觀賞品質打了一些折扣,或許可以考慮控制進場人數,或是開放更多空間給觀眾選擇,以擴大看舞人的角度與視野。

對於駐紮於臺南市的藝術家而言,應該會感受到今年的春天分外溫暖吧!這溫暖不僅是來自日益暖化的大地,也來自臺南市政府的誠意。從一些手邊資料看來,在B.B.ART演出的舞碼,似乎多是進行中作品(work in progress),將於日後再進行完整呈現。而這一系列在B.B.ART免費的演出是不是能實際顯示,臺南市觀眾在特殊空間觀賞表演的參與度的提升,則有待持續觀察。

《雙翼•雙藝》

演出|匯舞集
時間|2013/04/13 14:30
地點|台南市B.B.ART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