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幸福美滿的距離──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女人國的她》
7月
25
2022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部落劇會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1次瀏覽

施靜沂


此次「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由部落劇會所的三位原住民男、女青年藝術家擔綱,並於七月中旬連兩個週末在北市信義區的南村劇場演出六場。【1】筆者觀演的場次,可惜因時間因素,當天只趕上中場休息後的嘎造.伊樣(Kacaw Iyang)與卓家安(Ihot)的作品。同時,在小小的南村劇場演出一人分飾多角的「獨角戲」,貼近筆者過往參加行為藝術節或音樂節時,因觀眾與演出者相當貼近,而共感格外強烈的觀演經驗。

甚至筆者也覺得這樣的形式與演講、說書有類似之處。一方面,獨角戲的台詞精心安排、相當流暢;另一方面,一人獨挑大樑的戲劇形式,讓演員易使出渾身戲胞,將某種難以言喻、又具普世性的複雜感受生動表達。在兩位藝術家的文本裡,他們談論、展演、層層逼近的,不外乎當代(原民)青年對幸福與部落/社會理想的追求;然而,看似平凡的心願,卻充滿層層魔王關卡。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部落劇會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從海祭走讀出發的男子

筆者記得,觀眾甫坐定、燈剛暗之際,嘎造就以一種「美式」青年的自在穿越觀眾席、豪邁地步上舞台;很快地,我們觀眾被「帶進」某阿美族部落的海祭祭場。

在「把觀眾當遊客」、開展「海祭走讀」的旅途中,觀眾也得知相關知識。若祭典期間沒回部落,青年應在自己的所在地附近找一個海邊進行儀式。以及得知海祭的由來:一名男子誤入「女人國」、身陷囹圄,後蒙大鯨魚相救才得以返家。為感念此恩情,男子每年都與族人前往海邊祭祀。如嘎造與文獻所言,此傳說版本在每個部落大同小異,不遠於「女人國」沒有男人,孩子皆因風受孕而生,以及生下來的男嬰會被女人們吃掉等劇情而行。

在嘎造展演傳說之際,角色自身的情感遭遇也與傳說內容高度疊合。而除了與阿美族傳說相應,戲劇文本也與台灣電影及異國通婚等當代語境展開對話。剛開演不久,其不僅模擬《海角七號》戲裡到戲外的台日戀情——以帶日文口音的中文,說出對台灣及其阿美族戀人的依依不捨,成功搏君一笑,也以海灘上異國情侶討論是否結婚的抉擇課題,以「You jump、I jump」的對白,再現、隱喻結婚的決定嚴重性不小於攸關生死的「跳與不跳(海)」。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部落劇會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過程中,觀眾們在感受嘎造掌握氣氛的搞笑功力之餘,也感受到劇情的開展自「走讀」海祭之際,便依循著某種「美式」的節奏感。在此筆者感到有趣的是,以海祭傳說開展「找到對的人結婚」是如何又如何困難的劇情走向,隱隱道出,創作者想說的事並沒有停留在個人面臨的情愛/婚戀困境本身,而是提出了見解:當代(原住民)青年的感情境遇,其實攸關著族群認同與族群性別觀。好似音樂人阿爆(阿仍仍)以《無奈》一曲闡述原漢結縭之難,嘎造的文本透過「我們不是同一種人」的困難點開展相關論述與思路。


「我們不是同一種人」

在海祭的傳說中,男子若沒有鯨魚相救,將面臨精盡人亡、遭女人吞噬的悲慘結局;到了嘎造角色身歷其境的版本中,身陷女人國的囹圄後,則有三名他暱稱為「飛天小女警」的女子——「死亡芭比粉」、「超厚白面霜」、「超短迷你裙」,天天為他送飯。他雖然因為遭餵食而變胖,卻也一直被動等待著最後的「行刑/處置」。這樣的過程讓筆者進一步猜想,創作者運用古老傳說闡述當代阿美族青年面臨的情感課題時,女人國的故事情境,多少能對照現當代社會職場中,某些女性占多數的工作環境。顯然,或許生長於母系社會的男子身處其中,就如同深陷「女人國」,在近乎卑微地任(女)人宰制之餘,力圖尋找離開的破口。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部落劇會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另一方面,雖然劇中嘎造為「飛天小女警」取的綽號非劇情重點,但在藉由動畫比喻搞笑之餘,也不經意反映出創作者對女性社群的細膩觀察——塗抹風格強烈的化妝品,有時是為了維繫女性之間的社交,而與戀愛交友無涉等等。由此,創作者進一步闡述,當他試著說服日久生情的「超短迷你裙」和他一起離開女人國時,女子猶豫後,以「不是同一種人」拒絕了他。在此,其不僅批判了「女人社群」的封閉性,也批判了社群之中個體的自我限制。進一步,藉由嘎造後來同樣以「我們不是同一種人」拒絕另一位女子的告白,拉出其對於族群性別觀的探索。

顯然,阿美族的嘎造,其族群性別觀迥異於漢人社群的男性。而他所謂的「不是同一種人」也隱隱指出:出社會工作除了遇到較「以女性為尊」的阿美族、卑南族,性別觀較平等的布農族、達悟族,還常遇「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漢、日、韓族群,以及受到西方女權思維影響的「高知識份子」等等。在這之間擇偶與通婚,若對象是其他族群的人,勢必要有能夠跨越舒適圈的勇氣與持續溝通的毅力,才不會因為「不是同一種人」面臨無奈的結局。


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部落劇會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不過,《女人國的她》闡述其婚戀觀時也保持開放性,婚戀不是「非成家不可」。劇情後段,嘎造甚至試圖為不斷遭遇「另眼相看」的單身族群發聲——除了逢年過節不斷被長輩關心,「一群人出去玩時,看似笑鬧如昔,卻總是多出來的單數」或許更具殺傷力。本劇結尾,創作者開出「單身、180公分」的條件並留下LINE帳號「公開徵友」,即使博得不少掌聲與歡呼,但顯得這份歡樂只是透過藝術抒發、療癒的過程,文本闡述的情感困境,仍沒有獲得有效的解方。


註解:

1、「你有幾分熟:3OLO聯演計畫」,在筆者觀演的場次共包含三位藝術家,是近三小時的演出,然因個人時間因素,沒趕上率先登場的陳冠吟(Muni Rakerake)《蝴蝶》。

《女人國的她》

演出|部落劇會所、嘎造.伊樣(Kacaw Iyang)
時間|2022/07/10 14:30
地點|南村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