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原為2012臺北藝穗節的作品,今年應邀加入2013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的節目系列。這個作品全長約莫30分鐘,將舞蹈、戲劇、聲技及裝置藝術包羅於一,企圖以極簡的展示/展演,刻劃極致的深度。
在涴莎永華館的黑盒子劇場裡,幾片白色木板與布幕交疊隔間於場中央,另有幾個長寬不等的階梯平台置放於周邊角落。這樣的空間安排呈現一個兼具區隔與包容的格局,表面上像是意圖將觀賞者隔離於外,其實卻是刻意將觀賞人包進黑盒子,讓觀眾的視聽感官與身體動覺無意間直接介入這場display中。
演出中,觀眾可以選擇坐在各個角落的平台,或是隨意走動;既可環繞全場恣意觀看,也可選擇只留在一處單看一個面向。在聲音和光影的導引下,觀眾的行動隨著格子裡的變化而移轉,這些聚集與散落的身影彰顯觀賞人習於注目的焦點。尤其當邱鈺雯和辜泳妍在兩個隔離的區塊中同步「各自表述」時,觀眾的聚集顯著集中在邱鈺雯變化多端的身體表現,她似乎較能滿足多數觀眾看「表演」的需求;反觀來回踱步且喃喃發出聲音的辜泳妍,卻留不住太多關心她的人群。
在這場演出中,創作者試著突破幾項看表演時的「禁忌」,如:可以照相(但不可錄影)、可以觸摸隔板等道具(杯盤除外)或是觀眾偶而也可以介入演出和表演者進行一段身體的對話等。然而,創作者或許希望能讓觀眾與表演者的互動自然生成,所以除了「可照相但不可錄影」在開演前已告知觀眾外,其餘的部分則直到演後座談才提出說明。可惜這一、二十位好不容易被教育多年而習慣了「劇場規矩」的觀眾們,因大多不了解實驗性作品的精神,或不知道自己被授予多少自由空間之下,基於對藝術創作的尊重,觀賞時都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敢過於貼近表演區,當然也就錯過了一些精細的設計,例如可從門板上的小洞窺視門裡的舉動。
此外,創作者雖然有意讓舞者與演員破格跨界的表演,但顯然企圖心大於實質表現;反而是誘發觀眾入戲的部分較有所獲,在各個場景或光影投射中,部分觀眾不自覺地被融入了表演段落。尤其當邱鈺雯在自己的格子中的身體延展、跳動與上下椅子的動作,透過光影投在其中一面布幕上時,在幕外的觀眾儼然和她的影子進行對話並形成共同畫面。
邱鈺雯在演出中一度坐在觀眾群中,看著辜泳妍的舉動,這時表演者不再只是被看的人,她也在觀看別人。這樣的暫時抽離,可能沒有特別意義,也可能是自我觀照的一部份;但觀眾顯然沒忘記她是表演者之一,在觀看辜泳妍時,也不時注意邱鈺雯的舉動。從群眾心理的角度看來,邱鈺雯已然是位公眾人物,即使換了位置,她的客體身分並沒有改變。在主觀的預設期待下,她果然再度回到她的場域,與辜泳妍進行一段對立性格默劇式的交涉。
在這個作品中,與其說觀眾在看表演,倒可說觀眾也是表演者,真正的觀賞人應是隱身在半樓上控制臺的創作者。也就是,當觀眾隨著表演人的移動而挪身、立起、坐下,或是被擱置於地面上、懸吊於隔板上的光影照射出疑惑、驚喜或茫然的表情時,黃鐘瑩正在窺看這場Display。
《Display》
演出|黃鐘瑩
時間|2013/05/17 19:30
地點|台南涴莎藝術展演中心永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