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安於習慣,有的人期待改變。在變與不變之間的界限,有時模糊,有時清晰。編舞家何曉玫以往偏好社會議題,或以本土文化觀察作為創作發想,流露細膩、敏銳的女性特質,舞蹈劇場風格強烈;這次舞作《紙境》在變化多端的材質「紙」上,刻劃不同的人生風景,回歸純舞蹈的創作路線,有如自浮華世界抽離、轉身,展現出冷靜又深沉的一面。
《紙境》以絕對的白與黑宣告了這支舞作的態度。開場時,一位身著黑衣的女舞者,由舞台前方朝向斜對角快步走去,專注的在大片紙幕上展開撕裂行動。時間在分秒之間消逝,白紙在觀眾眼前裂變,縫隙漸漸放大,斷裂的紙張像是在天地之間劃開一道深深的裂痕,連結黯黑後台,如探入神秘黑洞。這支非敘事的舞蹈,在予人無限想像空間的視覺意象下展開。
三男二女共五位舞者,不停更換服裝出場舞蹈,不是一身淨白,就是全身的黑,使這場黑白對話無盡延綿──柔中有勁或力道十足的肢體動作,精準流暢,快速變化;突然間舞者推出一條黑色地布,在白色地板上展開,如白色畫紙上的一道潑墨,令人眼亮。隨著舞者滑動的身體,在黑、白地布上的行走、推移,或連人帶著地布捲入黑洞,收放之間,舞台上變化出不同樣貌,也切割出各種塊狀。何曉玫藉著空間中的幾何遊戲,盡現不期而遇的交會時的人生風景。
紙與聲音的關係,是這場演出另一重點。其中一段,舞者捏揉紙團發出聲響,甚至把紙團使勁地往衣服裡擠塞,讓身形不斷腫大變形;而舞者與紙互動時,也將麥克風塞入衣內,試圖放大呼吸、人聲和舞動時所發出的聲響,這原本應該是一段寧靜的感知,卻因音控技術出了問題,雜音干擾,而導致效果打了折扣。
「與紙共舞」是展現紙在時間和空間中的變化,及不同狀態下的豐富表情,可以輕柔,可以沉重,甚至可以玩弄──舞者隱身於從天而降的紙幕後,背投光線將肢體的律動躍然紙上。何曉玫近年創作中不可少的「偶」再出現,使這次極簡中看到繁複的演出,又不免冒出舞蹈劇場的影子,可見編舞家內心仍有拉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輕舞者凃力元動作質地細膩,技巧扎實,表現突出,是令人期待的舞壇新秀。而覃康寧所設計的服裝,如透明上衣對映輕薄的紙張,線條剪裁俐落,完全貼合舞作簡約風格,有加分效果。
四十分鐘的舞蹈,在舞者分別將自身捏塑包裹於紙中,台上出現或頭型、或半身及全身雕像時,畫下句點。時間的凝止,留下了獨特的風景於舞台空間。或許對編舞家而言,想說的就是這些,但無關時間長短,我覺得舞作戛然而止,似有話還沒說完,這個作品仍有發展的空間,期待未來有更完整的呈現。
《紙境》
演出|玫舞擊
時間|2011/10/22 19: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