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呼吸,好好地吐氣《從一數到五》
8月
03
2020
從一數到五(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陳藝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4次瀏覽
洪靖觀(臺灣藝術大學在學生)

這次欣賞的演出是2020年新點子實驗場《從一數到五》,由林素蓮創作的作品,本次討論她心中所謂「完整」的定義,作品觸及的內涵包括「在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的限制下,我們來到世上,在不知道什麼是呼吸的時候就開始呼吸」,由每名表演者各自的家庭故事開始說起,帶出生命之中前進的動力。

一進到場內,我看到像是室內、屋裡的擺設,兩旁各有一個門。燈光漸漸昏暗時,我期待接下來的演出,沒想到頓時燈光又全亮,許多人從四面八方走到舞台上,此時五位舞者開始唱起《夢田》,接著,一位六歲的小女孩走到台前自我介紹,然後唱名感謝了這場製作的所有人員;演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以一般我們習慣於演出後才看到的謝幕,來開啟這場演出。

這個作品中,使我有很強烈感受的是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完整」:作品的一開始,五位舞者分別介紹自己的家庭,編舞者選擇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吹風機、浴缸、插頭、桌子⋯⋯),幾位表演者用輕鬆、詼諧、對比的語調,再透過肢體表現、空間變化,以及音樂的轉折,巧妙地讓情緒緩緩的潛入、佈漫於觀眾之間。在觀眾席中的我,前一秒還在笑著舞者所描述的有趣往事,下一秒卻意識到自己已經眼眶泛淚。觀演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五味雜陳?而編舞者又為甚麼要用這種方式呈現?或許「完整」是透過「遺憾」來凸顯的(就像是表演者們介紹自己的家庭時,都各自透露了那麼一點點遺憾),「遺憾」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心中的「完整」是什麼。但面對那個「遺憾」,好像我們只能用調侃、詼諧的方式來安慰自己,以彌補心中的「遺憾」,進而讓它成為「完整」。

第二個是「呼吸」:「呼吸」之於活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也因為它太過於自然,我們常常忘了它。作品中,編舞家安排小女主角在台上畫著一個女孩學習游泳的過程,來告訴觀眾「呼吸」的重要性,過程中小女主角說了一段話:「很多時候人家對我們說深呼吸,不是要我們憋氣,而是要我們記得深呼吸之後要好好的吐氣。」此話讓我聯想到一開始由一位工作人員放在舞台上的電鍋,剛開始我並不太明白它的用意,隨後欣賞每個編舞者的段落時,我不禁將台上的故事與自己的成長過程連結,因而意會,電鍋也像是我們的人生,按下開關,意味著開啟人生的旅途。在熟成之前的生命旅途,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例如各種競賽、社會的刻板印象,各種挫折與阻礙,編舞者利用肢體動作及音樂的穿插,來作為反抗,諸如翻、滾、踢、抬,比如五位舞者穿著一樣的粉紅色功夫服齊心抵抗著什麼的段落,或者直白透過電影花木蘭中的經典曲子〈男子漢〉及Carl Orff〈Carmina Burana〉(布蘭詩歌)來表達這股奮戰之心。

作品層層疊疊地堆砌,最後進入急促磅礡的雷雨聲中,加上等待著電鍋開關跳起來的漫長,我被帶入一個「窒息」的氛圍中,這樣的窒息氛圍正如深深地呼吸,隨後我吐氣,充滿釋放感,如此珍貴。對我來說,這就是為什麼編舞者選擇了用呼吸聲作為結尾,意即「此時此刻邀請觀眾一起好好的呼吸,好好的吐氣」,呼應生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可以大膽而粗略的畫出這樣的先後邏輯:臺北先仿效歐陸城市舉辦藝穗節,國內的地方政府又意圖複製臺北的經驗而打造自身的版本。
11月
10
2022
歷史已一再告訴我們,科技並非全然中性,終究,技術的發展也會顯明它將帶領人類社會往哪個方向去。而正因如此,線上展演的未來令人期待。因為它尚未被清楚定義,所以我們仍處於混沌之中。(林真宇)
6月
30
2022
若疫情真的給了我們什麼,願是留下了創新的形式、嶄新的作品,刺激我們碎片化的感官,並產生新的悸動和理解。它們,或許會陪同著劫後餘生的人們,在改變了的世界裡,持續緩緩向前。(林真宇)
6月
29
2022
或許這場百年大疫裡產生的創意、科技與應變方式,能帶領我們持續思考演出的包容性 (Inclusivity)、多元性、以及文化近用等問題。可以的話,從中領悟些什麼,且讓科技與人文思考引領我們向前走。(林真宇)
6月
08
2022
瓦旦試圖奠基在真實且當下的觀察之上,持續創生屬於自己的當代語彙。於是乎在瓦旦的作品中,我們似乎無須擔憂文化標籤的問題,剩下的問題只餘創作者的路將走得多遠,並且能走到何方而已。(簡麟懿)
4月
21
2022
有目的性地注入特定傷痕歷史與人權議題的語境,以描寫威權體制的痛省為經;以涉及多種性向,甚至是泛性戀(Pansexuality)之流動的愛為緯。(簡韋樵)
3月
28
2022
除了少量的骨子老戲之外,更多的今人之作是一種現代議題的戲曲化表達,其內在的主題已經與老戲截然不同⋯⋯我並不認為「忠孝節義」的主題在今天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我們需要找到價值本身與今日現實的媒合之處。(王逸如)
3月
07
2022
Guesthouse 演出過的某個場次、每種形式,也如同一間間客房,為未來實體與線上整合的可能性,預留了再訪的空間。(林真宇)
3月
01
2022
在右手歇斯底里地反覆敲擊琴音下,鋼琴家陷入癲狂,達到當晚的最高潮,全場亦隨之狂喜,在曲畢後鼓掌不止。
2月
1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