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心中都有一首男子漢《從一數到五》
7月
30
2020
從一數到五(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陳藝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8次瀏覽
吳孟軒(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從一數到五》與其說是編舞家林素蓮所自述的,一個與游泳、呼吸和家庭有關的作品,我倒認為,林素蓮在試圖勾勒的是當代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樣態與精神圖像,而她的出發點,來自於對「自我」構成的回顧與定位。

跟過往的作品相比,《從一數到五》可以說是林素蓮在舞台空間、舞作結構與動作節奏上,最具精準度的作品,其不僅展現了獨特的幽默感與巧思,在段落流動感與轉換時機點的掌握也相當不錯。另外,《從一數到五》對物件的運用也是有趣的,例如從一開始就位於舞台上的大同電鍋,不僅呼應著舞者們對於「家」的敘事,也隱約對應著舞台中央一個如租屋處的舞台空間,象徵著遊子在外的依靠;同時,林素蓮也運用電鍋的鋁蓋反射頂燈,以造成光影變化,在某一段落,電鍋的計時功能更成為段落轉換的cue點,並因不知電鍋何時才會跳起,而製造出全場安靜、坐立難安的效果,是舞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其中,我認為最有趣、但或許是林素蓮並未意識到自己所捏塑出來的,是《從一數到五》所呈現的三十世代女性樣態。此點,我想從五位女舞者的〈男子漢〉切入談談。

源自迪士尼動畫《花木蘭》的〈男子漢〉,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是首政治極不正確的歌曲,不僅有著毫不掩飾的東方主義,全曲也充斥以「中原」為敘事中心的中華國族視角,性別敘事也滿溢無所不在的家父長制與陽剛崇拜。在今日,我們當然可以用各種角度嚴厲批判之,但若回到1998年首映的時空,對現今的三十世代、也就是當時正就讀小學的女性來說,卻有其在性別意識上的啟發:「原來女生也可以跟男生一樣!」,不需要纖細、端莊、琴棋書畫有教養,才能帶給家族榮耀,與陽剛男性們一同挑扁擔、射箭、騎馬、赤腳在河裡抓魚,也可以享有幸福人生(雖然最終還是得靠與男性結婚)。〈男子漢〉磅礡且力量十足的編曲、明快如動作片的剪接,點燃了小女生心中的熱血之魂──原來她的身體不是只能優雅或柔弱,得梳妝打扮知書達理,以博得未來相公的歡心,更可以帥氣強悍,跟男子一樣馳騁沙場。

於是,《從一數到五》中的五位女舞者,一邊高聲合唱〈男子漢〉,一邊打拳、側翻、飛踢,那樣無所畏懼又與夥伴一同打天下的身體形象,正是現今年約三十歲上下的女性,共同的兒時成長記憶與渴望。當然,女性是否要以「與男性一樣」作為標準,這一直是女性主義的熱門辯論題目,然而,在模仿男性陽剛行為的過程中,女性藉由扭轉、攀爬、擊打、抬舉等動作所養成的,是身體對空間與力量的掌握能力,以及隨之而生對「我的身體可以征服空間」的自信,並潛移默化出對「自由」、「坦蕩」的價值追求 。【1】

因此,比起上一代的女性編舞家如姚淑芬、何曉玫對女性情感與親密關係的關注,《從一數到五》的五位女舞者顯得更為外放:她們身著褲裝、總是赤腳在空間中放肆地跑來飛去,感覺來了就放聲唱歌,華麗扮裝,大聲笑鬧,身體雜揉著芭蕾、武術、即興、街舞的Grooving,而不執著於發明特定身體語彙,也不將其等同於個人性或時代性的表達。她們大方獨舞,但絕不會落單,她們的朋友們會在開場前力挺站台,群舞場景也總是以彼此的重心或力量傳遞所構成。當生活裡發生暴風雨,她們並不委曲求全,而是放肆大哭、吼叫與打架,真切地去經歷絕望的時刻。面對家庭的困境與難堪,她們並不會裝沒事,也不認為這是個人私事而不願多說,她們以「這是我的一部份」的態度,呈現出自己的故事,而以嬉鬧的態度面對家庭裂痕,也是她們自我保護與調解的方式之一。然而,花木蘭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她能跟男性一樣,而不是她是她自己。這群女性看似自由,但仍受到「女性應當如何如何」所困擾,因此她們對自我是困惑的,並依然經歷著社會裡的性別框架,總是在挫敗與不服輸之間掙扎,而創作(與跳舞),是她們試圖讓自己自在、可以大口呼吸的方式之一。

不可諱言的是,正因《從一數到五》根基於編舞家與舞者們成長經驗而來,但這群人的家庭背景、年齡層、社會階層又十分相近,於是便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社群圖像,非屬於相似脈絡出身的觀眾,或許便有難以進入之感。作為一個定位自我與世代的作品,《從一數到五》是完整且精準的,但如何從挖掘自我當中,予以擴展至更為寬廣的關懷,或許是林素蓮下一階段的挑戰,畢竟生命即政治,個人的議題從來不會只屬於個人。

最後,《從一數到五》引發我的最大好奇,是演出中有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姆姆:對這個時代來說,她們的共同偶像,已是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中,那無需成為誰、只要解放自我潛能就可以成為女王的Elsa;我很好奇,在這樣性別與自我意識中成長的女性,將如何看待《從一數到五》中這群三十歲左右的阿姨,以及她們的女性形象與價值。同時,我也期待當姆姆這個世代到了三十歲,會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描繪出下一個世代的女性自我。

註釋

1、對此,著名的女性主義政治學者艾莉斯‧楊(Iris Marion Young)在〈像女孩那樣丟球:陰性身體舉止、活動力與空間性的現象學〉中,有詳細且精彩的辯證與論述,在此便不贅述。相關資料請參考艾莉斯‧楊著,何定照譯:《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台北:商周出版,2007年)。

《從一數到五》

演出|林素蓮
時間|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地點|2020/07/25 19:3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吃土》的開場,當淡水南北軒的樂師們、李慈湄和壞鞋子的舞者們在舞台上並列行走、爬行,混音儀器和北管樂器置放的空間呈多點散佈在上舞台,這已經暗示著他們之間存在著對等分享的關係,也許它們未必需要以植物為導引,反而可以透過直面以當代劇場為藉口媒合舞蹈和傳統藝術相互攀爬和附著所開展的繁茂生態。(王昱程)
9月
02
2020
整體來說,《從一數到五》有意識地以巧思組合豐富的形式,讓整齣作品像一張張動態GIF,探究著之於創作者而言,生存與完整意味著什麼。對觀眾而言,若有晦澀難解之處,我想也不必介意,因為作品開宗明義表態:它是很個人的,對作者而言十分徜徉的境地,對觀眾而言可能只是條死胡同。(張敦智)
8月
03
2020
2020年新點子實驗場《從一數到五》,由林素蓮創作的作品,本次討論她心中所謂「完整」的定義,作品觸及的內涵包括「在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的限制下,我們來到世上,在不知道什麼是呼吸的時候就開始呼吸」,由每名表演者各自的家庭故事開始說起,帶出生命之中前進的動力。(林素蓮)
8月
03
2020
用白日夢般的情境塑造來詮釋《從一數到五》並無不可,但若回頭看該作品呈現出來的幾個關鍵字:呼吸─活著、游泳─父親、家屋─物件,舞者自述幾個片段零碎的家庭經驗,呼應存在於世的大命題,似乎限縮了《從一數到五》的創作格局,變成走向個人生命經驗的抒發、白日夢下破碎的喃喃囈語。(羅倩)
7月
29
2020
除了口頭的說和唱,身體的舞動與音樂互文鑲嵌在整個表演文本之中(之間),沒那麼地全然舞蹈,但沒了舞蹈卻會不那麼全然,看得出來「舞蹈構作」對於「編舞創作」的重要性,若無結構概念的構作,這個作品很可能只剩下零零散散的舞蹈技術性動作,就像那眾多散散零零的生活道具一樣。(于善祿)
7月
28
2020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