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理解或挑戰彼此《夢與陰影》
4月
24
2023
夢與陰影(河床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76次瀏覽

文 陳正熙(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河床劇團以動人的視覺意象,在台灣當代劇場獨樹一幟,當代馬戲團體FOCA以融合不同肢體展演形式,備受關注,兩者的合作,可以說是理想的跨界組合——以「夢」為創作起點,在超現實的世界裡,探索潛意識的奧秘。 

因此,我對《夢與陰影》的期待是:馬戲表演者的特殊性,可以如何延伸河床劇團對劇場物質性的理解,創作語彙的實驗,和對現實邊界的探索;意象劇場的超寫實景觀,可以如何激發FOCA對馬戲的表演性、非言說的文學性,有更明晰的意識和深層的體悟,進而在未來的創作中,豐富「新馬戲」的內涵。 

就演出成果而論,我的感受則是混雜的,或者稍微精確一點的說法,是有所感,但也有失落,不滿之處,正源於一開始的期待。 

河床導演郭文泰發揮所長,建構了一個「中介」的,有強烈河床特色的空間,超寫實的神秘氛圍,提供給馬戲表演一個特別的舞台,在當代新馬戲的世界裡,雖非首見,但仍有其獨特之處,或能讓我們對台灣新馬戲的空間,有不同的想像。只是,部分舞台裝置,雖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如驚人的大象身軀和魔幻的房間),加上詩文吟唱,豐富了視聽景觀,但場景的轉換,不夠流暢(註),因此整場演出,對我而言,無法連貫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感官體驗。雖說是無邊無界的「夢」,但,演出本身就是疆界,在這之內,完整性,或許仍是必要。此外,導演對馬戲表演者身體/動作/道具的運用編排,稍嫌保守,並沒有超越新一代馬戲創作者的嘗試,雖有動作編排的加乘作用,開啟觀者對馬戲肢體的不同想像,可惜未能達到編導所期待的「脫離重力」、「穿越時空」的境界,或者,為「抗拒理性」所必要的沈浸體驗。 

相對而言,FOCA表演者的獨特性,特別是肢體本身的強度和能量,技巧性的展現,也因此受到相當程度的侷限,內在情感的展現,時顯時隱,總是在那進出夢境之間游移不定,連帶地,也讓我無法真正放下理性意識,進入那擺脫一切拘束的中介空間,真正飛翔起來。 

演出當中最為動人的片段,仍是展現河床既有特色的舞台景觀—或者是裝置與物件,或者是被淡化了雜技色彩的肢體動作,圈、環、綢吊,作為景觀構成的元素,中規中矩、恰如其分,但未能激發出對特技身體的另類思考,殊為可惜。 

整體而論,對於河床劇團與FOCA這次的跨界合作,跨入彼此領域,尋找共感的意圖,在意象劇場的視覺景觀,和特技身體的線條質感之間,建構連結、共振、轉化的可能,值得肯定鼓勵;導演郭文泰對舞台空間的想像,仍有其動人之處,但,對馬戲身體或物件的解構重組,或可以有更基進/激進的嘗試,而,FOCA的表演者,在全面性的視覺意象籠罩之下,或可以有更挑釁/抗拒的姿態。  

這樣的跨界合作,對於雙方,其實有著不同程度的重要性與未來性。 

對河床而言,新馬戲的形式,擴展了創作素材和語彙的選擇,或可以往當代劇場先驅Adolphe Appia與Gordon Craig對mise-en-scene(舞台景觀)的理想,更進一步;對FOCA而言,新馬戲在當代表演藝術領域中的發展,前景可期,既有吸引通俗大眾的獨特魅力,又有激發創新實驗的潛能,卻不表示可以左右逢源,反而可能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如何在跨界的合作中,為新馬戲建立更堅實的美學論述,超越通俗與實驗之侷限,更是艱難。 

跨界合作,是時勢所趨,消極而言,關乎表演形式(特別是所謂傳統形式)的生存,積極而論,是對現實世界的有效回應;至於具體的作為,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尋找共同或可以相互理解的語彙,是不是也可以對各自的創作習慣,提出質問批判,刺激出對立衝突的場景,挑戰觀眾的情感與理性? 

從這個角度切入,我才真正瞭解自己對《夢與陰影》的失落與不滿。

註:我看的場次,演出開始之後十餘分鐘,因為技術問題而被中斷,觀眾被從夢中喚醒,離場等待,大約五分鐘之後,延續之前的中斷處,恢復演出。這個不幸的插曲,更凸顯出場景轉換節奏的問題。 

《夢與陰影》

演出|河床劇團、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時間|2023/04/09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弔詭的感受啟動了觀眾內在的「超現實主義心理自動性」——球瓶不再是一個「熟悉的馬戲道具」,被導演改寫成一個有暗喻能力的物件符號。
5月
10
2023
我們都會做夢,但在這場夢境中,並非所有的靈魂都凝聚在此,而是依然在意識的世界中流浪著,等待進入到群體的潛意識當中。
5月
05
2023
在《夢與陰影》中,馬戲的柔軟身體在劇中的應用恰好消解了他們身體自身與物品建立關係的彈性。簡單來說,他們的身體是否服務於呈現意象,導致他們與他們手持的物品、劇場外(觀眾的視線)斷聯,成為劇場意象與連續文本的一部分
4月
28
2023
恍然間有一種腳尖還沒落地的違和感,而這樣的遺憾可能也反應了這部作品其實沒有真正將筆者抓住或放出,《夢》呈現了大量引人省思的暗喻與數抹很美/可以看很久的迷人風景,但隨著風景的消失,卻也失去了與現實/主要角色的對比,失去了某些更為深厚的內容作為基底,就像許多網美打卡的人間秘境一般,到了現場的民眾可能只有視覺上的感受,但也只能草草留下幾筆寥落的心得,以此證明自身曾到此一遊之足跡而已,未能往心裡走去。
4月
21
2023
而這些場景的轉換,都有一位女子以第三者的角度觀看著一切,便是一開始迷霧中的人影,整個夢境缺少她仍然可以運行下去,但卻不能沒有她,因為在我看來她才是故事的主人,我們在夢中經常都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主導著一切,但同時也被夢牽著走,如同佛洛伊德所述,夢的根基還是來自於現實,這便代表著人就算在夢中仍然被夢所綑綁。
4月
19
2023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