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於音樂間《雙闕》
10月
12
2018
雙闕(小巨人絲竹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28次瀏覽
陳姵霖(專案評論人)

音樂,不只是一種音樂性表達與韻味的呈現,當聆聽者用心聽時,可以享受音樂帶給心靈層面那份美麗心境、感動與無形的魅力。

小巨人絲竹樂團於2000年成立,由音樂總監陳志昇與一群熱愛國樂、並兼具專業演奏能力的青年樂手們組成,以絲竹編制為主,積極推廣國樂。2005年至今,多次連續入選文化部扶植團隊,也策劃一系列精緻音樂會,邀請國內外演奏家合作演出,嘗試各種可能。2018年「小巨人兩岸薪傳系列」音樂會,10月1日邀請到著名二胡演奏家楊雪與揚琴演奏家劉音璇擔綱演出。

當晚曲目安排多首國樂經典名曲:《迷糊調》、《豐收》、《狂想曲》 、《雙闋》、《光明行》 ;另有改編自鋼琴曲的揚琴獨奏曲《阿斯圖裡亞斯的傳說》, 與兩首首演作品:陳芸芸《Dancing Leaves—天秤座》、李博禪《碎葉城倒影》,在演奏家專業技巧詮釋下,賦予曲目豐富情感,讓現場聽眾感動之餘,更陶醉於樂曲其中。

《阿斯圖裡亞斯的傳說》原是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Albéniz)創作的鋼琴曲,作曲家劉月寧改編為揚琴演奏,樂曲描繪西班牙北部戰爭傳說,運用快板速度,帶有再現部的複三部曲式〈呈示部、對比部分、再現部的三部曲式〉組成【1】,中間部與前後兩部主題對比鮮明。在演奏者劉音璇的詮釋下,雙手擊出揚琴基本技巧:鬆、甩、捻、托、雙竹同擊、彈輪,展現此項樂器的特色,演奏者不賣弄誇張的肢體動作,而是專注在每顆音符的精緻度、飽滿度,和音樂性的展現,擊出具有穿透力的聲響,音色純淨,使整首樂曲時而清脆悅耳,時而活潑奔放,而演奏者對曲目的詮釋也讓觀眾驚奇,其音色竟如此豐富、獨特,原曲雖是鋼琴曲,但改至揚琴演奏卻完全無違和之感,反倒多了不一樣的風味。

兩首首演作品,陳芸芸《Dancing Leaves—天秤座》是一首揚琴二重奏,樂曲描述出一幅優美畫面:秋夜泛著黃,藏著夏日尾巴的暖暖餘溫,樂曲採用的手法,很像印象樂派的音樂風格,不再講究優美的旋律或完整樂曲架構,而改至追求聲音色彩變化所產生的效果,並體會領悟音樂作品中的音畫【2】,以由慢漸快的輪音象徵窗外逐漸起風,而兩位演奏者默契十足的相互配合演奏就如雙人舞碼,於秋日重逢,並在風中擁抱彼此,而後不再分離。《碎葉城倒影》是李博禪於2015年旅行西域,受到獨特文化吸引,所創作的作品,曲風充滿濃濃的民族風情,演奏家楊雪(二胡)與劉音璇(揚琴),搭配鋼琴伴奏,除了嫻熟的演奏技巧外,也有絕佳的默契搭配,音樂性多以傳統民族音樂韻味展現,即興的散版風格多元演出表達,在第三、四樂段有許多高難度的音堆和大跳的音程,演奏家們沉穩的演奏高難度的音群,奏出的各個樂段精細雅緻氛圍,在演奏中,兩人利用不同的樂器特質,去堆疊、交織使音符聽起來有流暢之感,使樂曲的色彩更豐盛,技巧上多層次的微妙變化,使音樂性豐富。

當音樂會結束時,演奏者楊雪告訴現場聽眾,她與演奏家劉音璇至今已是二十三年的音樂夥伴,雖然從小一起練習、演出與合作,但卻從沒一起開過音樂會。此次二者的聯合演出,不僅圓了演奏者的一個夢想,也讓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同身受的體會流淌在音樂中真摯的情誼,音樂既是心中所愛,亦是傳達心意的橋梁,雙闕不是缺憾,而是互相包容後,一起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註釋

1、引自《雙闕》節目單

2、陳詩榆:含蓄與色彩-德布西《版畫》之研究,碩博論文,2012。

《雙闕》

演出|小巨人絲竹樂團 、二胡/楊雪、揚琴/劉音璇
時間|2018/10/0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
長笛演奏家洪健鈞以此畫為靈感,舉辦了《忘憂宮巡禮》長笛協奏曲音樂會,並使畫中場景,化為真實的聲音體驗,而此場音樂會策劃其獨特之處在於
9月
22
2025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