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還要聽華格納《帕西法爾》?
7月
16
2018
帕西法爾(NSO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23次瀏覽
林惟萱(音樂文字工作者)

在音樂廳的冷光中,國家交響樂團奏出了救贖的主題,這緩慢氣長的序曲,彷彿是全劇的縮時播放,主題一路向上攀爬,又一再被半音曲折扯下,彷彿等待救贖降臨的企盼一再落空,整個序曲是執拗的渴求拯救。接下來,《帕西法爾》的正劇所展現的,便像是救贖主題這樣的過程,惟被拉長了數十倍,盡顯漫漫。7月6日的製作,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另外刪去了第一幕,極簡的舞台,精簡的肢體語言,全黑全白的單色服裝,觀者看著昆德麗唱著等待死亡的遙遙無期,聽著覺醒後的帕西法爾尋不著往聖杯城堡之路的何等漫長,腦補著安佛塔斯因著未演出的第一幕,自責自究的羞愧何等漫長,是的,是漫長,久到觀者本身都彷彿變成植物般,種在軟布座椅裡了。

華格納的《帕西法爾》整齣劇總長四個半小時,這次的音樂會製作加上中場休息仍有三個小時。整體戲劇進展的鋪排,挑戰著現代人的審美節奏。在這個周五的夜晚,何以觀者寧選擇將自己種在座椅上憋著不咳出聲,正襟危坐忍耐著這樣的緩慢,看著舞台人物等待救贖,也等待著華格納何時終於肯讓旋律有了終止?而不是選擇拿著啤酒,癱軟沙發上等著看世足八強賽,也不是選擇打開電腦追劇,畢竟,那是符合大部分現代人生活的快步調,況且不能否認的是,韓劇裡同樣也有那些等待救贖的芸芸眾生如你我,今年上映的《我的大叔》裡厭世感十足的大叔們、《Live》(轄區現場)派出所中各形各色的警察便是如此。究竟為什麼,我們還要選擇華格納?

有人願意扛著沉重裝備,給心智與全身肌肉三天苦難,只為登上百岳峰頂時不過三分鐘的喜悅;有人熱衷於長跑,例如村上春樹,幾乎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馬拉松,從中的領悟寫成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對投入其中的跑者來說,應當都能對書中描述長跑是「一旦投降用走的,就很難再跑起來了」心有所感,但必然也享受當終於像「穿過了甚麼東西」、翻越苦與痛之後,油然而生的安靜的幸福感。如此之般,如果必須吃力才能獲得領悟的話,那就可以解釋為何有人選擇觀賞《帕西法爾》,讓審美的毅力在覆滅侵蝕和死灰復燃之間來回擺蕩:洞曉人性的華格納,在你瀕臨忍耐邊界的時刻,總給你繼續忍受下去的理由,一下子是使心悸動的大合唱,如第二幕的花之少女合唱;又一瞬間是熟悉的動聽旋律,如第三幕帕西法爾帶著聖矛現身時,管弦樂響起的美好救贖主導動機;或是總能精準撼動內心深處的豐碑管弦樂聲響,如第三幕古奈曼茲偕同前往聖杯城堡那漫長的路,其間舞台正中央指揮呂紹嘉的肢體動作,更是在視覺上戲劇化了那音樂中沈重的步伐,每一頓點都扎實地壓在觀者胸口;最後,是那從序曲便遲遲未解、無法獲得拯救的旋律,最終昇華成為了大三和弦,如此輕柔地緩緩揚起的聲音。這樣行過柳暗、偶遇花明、最後著村的漫遊,就這樣過了三個小時。

昆德麗對帕西法爾唱著:「瞭解,讓愚昧成為撫慰」,純潔的愚者帕西法爾因同理而同悲,理解自己生命與他人生命的相互聯繫,終讓安佛塔斯終得救贖,而當昆德麗以為與帕西法爾結合便能得到救贖之時,帕西法爾唱著:「終極的拯救,不會來自苦難的源頭」,要能得到救贖,不是回到慾望的本身,而是放下對於慾望的執著,就如達賴喇嘛說:「當我們深刻地沉思痛苦的本質與原因,並隨之產生「出離心」,確實具有強而有力的對抗力量;而真心地渴望擺脫痛苦,「慈悲心」將於焉而生。觀者不也透過全身心的投入,在體驗痛苦的碾壓和對抗後,於劇終解放的瞬間,鍛鍊了這樣的慈悲心?當我們或也背負那看不清楚地包袱與原罪,糾纏於來自職場、家庭或各種現實困難時,便正是進現場聽華格納《帕西法爾》的時刻:慈悲心將於焉而生,離苦得樂,讓生命開展。

《帕西法爾》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8/07/06 19:0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由於經費不足,精減開支,而將藝術完整性打折,所造成的損失,豈是撙節所能彌補? 若要犧牲首幕的騎士合唱團練,我寧願不要任何布景道具,投影特效,只要無任何戲劇演出的完整演唱,好讓安佛塔斯痛得痛快。(王寶祥)
7月
10
2018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