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還要聽華格納《帕西法爾》?
7月
16
2018
帕西法爾(NSO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35次瀏覽
林惟萱(音樂文字工作者)

在音樂廳的冷光中,國家交響樂團奏出了救贖的主題,這緩慢氣長的序曲,彷彿是全劇的縮時播放,主題一路向上攀爬,又一再被半音曲折扯下,彷彿等待救贖降臨的企盼一再落空,整個序曲是執拗的渴求拯救。接下來,《帕西法爾》的正劇所展現的,便像是救贖主題這樣的過程,惟被拉長了數十倍,盡顯漫漫。7月6日的製作,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另外刪去了第一幕,極簡的舞台,精簡的肢體語言,全黑全白的單色服裝,觀者看著昆德麗唱著等待死亡的遙遙無期,聽著覺醒後的帕西法爾尋不著往聖杯城堡之路的何等漫長,腦補著安佛塔斯因著未演出的第一幕,自責自究的羞愧何等漫長,是的,是漫長,久到觀者本身都彷彿變成植物般,種在軟布座椅裡了。

華格納的《帕西法爾》整齣劇總長四個半小時,這次的音樂會製作加上中場休息仍有三個小時。整體戲劇進展的鋪排,挑戰著現代人的審美節奏。在這個周五的夜晚,何以觀者寧選擇將自己種在座椅上憋著不咳出聲,正襟危坐忍耐著這樣的緩慢,看著舞台人物等待救贖,也等待著華格納何時終於肯讓旋律有了終止?而不是選擇拿著啤酒,癱軟沙發上等著看世足八強賽,也不是選擇打開電腦追劇,畢竟,那是符合大部分現代人生活的快步調,況且不能否認的是,韓劇裡同樣也有那些等待救贖的芸芸眾生如你我,今年上映的《我的大叔》裡厭世感十足的大叔們、《Live》(轄區現場)派出所中各形各色的警察便是如此。究竟為什麼,我們還要選擇華格納?

有人願意扛著沉重裝備,給心智與全身肌肉三天苦難,只為登上百岳峰頂時不過三分鐘的喜悅;有人熱衷於長跑,例如村上春樹,幾乎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馬拉松,從中的領悟寫成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對投入其中的跑者來說,應當都能對書中描述長跑是「一旦投降用走的,就很難再跑起來了」心有所感,但必然也享受當終於像「穿過了甚麼東西」、翻越苦與痛之後,油然而生的安靜的幸福感。如此之般,如果必須吃力才能獲得領悟的話,那就可以解釋為何有人選擇觀賞《帕西法爾》,讓審美的毅力在覆滅侵蝕和死灰復燃之間來回擺蕩:洞曉人性的華格納,在你瀕臨忍耐邊界的時刻,總給你繼續忍受下去的理由,一下子是使心悸動的大合唱,如第二幕的花之少女合唱;又一瞬間是熟悉的動聽旋律,如第三幕帕西法爾帶著聖矛現身時,管弦樂響起的美好救贖主導動機;或是總能精準撼動內心深處的豐碑管弦樂聲響,如第三幕古奈曼茲偕同前往聖杯城堡那漫長的路,其間舞台正中央指揮呂紹嘉的肢體動作,更是在視覺上戲劇化了那音樂中沈重的步伐,每一頓點都扎實地壓在觀者胸口;最後,是那從序曲便遲遲未解、無法獲得拯救的旋律,最終昇華成為了大三和弦,如此輕柔地緩緩揚起的聲音。這樣行過柳暗、偶遇花明、最後著村的漫遊,就這樣過了三個小時。

昆德麗對帕西法爾唱著:「瞭解,讓愚昧成為撫慰」,純潔的愚者帕西法爾因同理而同悲,理解自己生命與他人生命的相互聯繫,終讓安佛塔斯終得救贖,而當昆德麗以為與帕西法爾結合便能得到救贖之時,帕西法爾唱著:「終極的拯救,不會來自苦難的源頭」,要能得到救贖,不是回到慾望的本身,而是放下對於慾望的執著,就如達賴喇嘛說:「當我們深刻地沉思痛苦的本質與原因,並隨之產生「出離心」,確實具有強而有力的對抗力量;而真心地渴望擺脫痛苦,「慈悲心」將於焉而生。觀者不也透過全身心的投入,在體驗痛苦的碾壓和對抗後,於劇終解放的瞬間,鍛鍊了這樣的慈悲心?當我們或也背負那看不清楚地包袱與原罪,糾纏於來自職場、家庭或各種現實困難時,便正是進現場聽華格納《帕西法爾》的時刻:慈悲心將於焉而生,離苦得樂,讓生命開展。

《帕西法爾》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8/07/06 19:0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由於經費不足,精減開支,而將藝術完整性打折,所造成的損失,豈是撙節所能彌補? 若要犧牲首幕的騎士合唱團練,我寧願不要任何布景道具,投影特效,只要無任何戲劇演出的完整演唱,好讓安佛塔斯痛得痛快。(王寶祥)
7月
10
2018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