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何曉玫Meimage舞團便以「鈕扣計畫」為題,召集旅外舞者回國創作及演出。今年,鈕扣計畫邁入第七年,邀請董柏霖、劉奕伶、凃力元、Jan Spot四位舞者,透過該者各異其趣的創作內涵,迎來一次跨國際/跨國界,卻又直截回歸內在自我的敘事之旅。
本次演出由三支舞碼組成,董柏霖以獨舞《為什麼他要離開》開場。在視覺之前,幽微卻撫慰人心的歌聲和吉他伴奏,率先觸動觀者的聽覺之感。「舞者想說什麼?」,在探問及靜默聆聽中,為後續的視覺想像進行了舖續,連結「婚姻平權」、「同志」、「基本人權」等關鍵字,乃近年來由不同他者奮力爭取,一種人人應然俱有,但在人類社會從來不是必然被賦予及承認的權利。
隨著舞者放下吉他,背景音樂繼續延展,歌詞大意是:如果要和別人不一樣,就要更努力。這樣的努力,也化為董柏霖獨舞中的溫柔基調。汲取自不同他者和己身的生命經驗,化為肢體上的優雅與泰然,就算是衝撞或抵抗之姿,觀者也能清楚感受,舞者並非是消極自溺的困獸之鬥,而是一種從容堅定的「理當如是」,不論是對於權利的爭取、包容異於自身的他者,甚或是奮鬥過程中面對衝撞的必然,都應理當如是地,勇敢前進。
第二支舞碼,是劉奕伶的《更》。這支表現女性與社會價值拉鋸的作品,舞者首先以「光頭」形象令人耳目一振。舞序,身穿連身洋裝的舞者,輕輕哼著歌走向舞台燈光聚焦之處,然而一旦踩上,燈光卻驟然消逝轉向他處,歷經兩次來回挫敗,舞者終於在第三次假以強而有力的肢體動作,展現其不服輸的意志。這樣深刻又寫實的開場,或可比擬許多女性在生命進程中撞見「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之際,所採取的應變及抵抗姿態。
然而,即便試圖抗衡,舞者仍不時交雜展現具女性特質及身體曲線的嫵媚之感,以及另一極端之搥胸、比中指、咬腳趾等強硬姿態,隱喻女性的「生存手段」不只一套,而是需要多方混用且夾縫求生。此外,從舞碼開始到結束,劉奕伶共換了三套衣服,從第一套洋裝及高跟鞋,至第二、三套不同材質的上衣、長褲,呈現女性面對外在他者和自我的差異形象,例如:在更換第二套之後,舞者流露出較為輕鬆自若的態度,並運用柔軟的地板動作加以表現,與身穿第一套服裝顯示的挫敗和不平衡有一清楚區別。
第三支舞碼,由凃力元、Jan Spot呈現雙人舞《It Takes Two to Tango》。這支舞碼的關注焦點明確,直截落在兩舞者共同撐起一組咖啡杯盤上。關係的隱喻,引領觀者欣賞該舞作時有機會思考,「什麼樣的信任及互動方式,才不致讓杯盤碎落?」隨著兩舞者變換不同舞姿及身段,或競相追逐、或模擬一人操偶一人飾偶,或兩人席地而坐相視而笑,杯盤最後還是在兩人相互推進中,匡噹掉落。這個令人有些詫異的結尾,或許說明了關係的多元變貌。然而,正是這樣的變貌,帶來各種可能及能動性,如同本屆的鈕扣計畫,為觀者打開了一道新異視野。
《2017鈕扣計畫》
演出|何曉玫Meimage舞團
時間|2017/07/01 19:30
地點|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