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內在自我的敘事之旅《2017鈕扣計畫》
7月
13
2017
鈕扣計畫(林政億 攝,何曉玫MeimageDance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9次瀏覽
林亞璇(表演藝術工作者)

自2011年起,何曉玫Meimage舞團便以「鈕扣計畫」為題,召集旅外舞者回國創作及演出。今年,鈕扣計畫邁入第七年,邀請董柏霖、劉奕伶、凃力元、Jan Spot四位舞者,透過該者各異其趣的創作內涵,迎來一次跨國際/跨國界,卻又直截回歸內在自我的敘事之旅。

本次演出由三支舞碼組成,董柏霖以獨舞《為什麼他要離開》開場。在視覺之前,幽微卻撫慰人心的歌聲和吉他伴奏,率先觸動觀者的聽覺之感。「舞者想說什麼?」,在探問及靜默聆聽中,為後續的視覺想像進行了舖續,連結「婚姻平權」、「同志」、「基本人權」等關鍵字,乃近年來由不同他者奮力爭取,一種人人應然俱有,但在人類社會從來不是必然被賦予及承認的權利。

隨著舞者放下吉他,背景音樂繼續延展,歌詞大意是:如果要和別人不一樣,就要更努力。這樣的努力,也化為董柏霖獨舞中的溫柔基調。汲取自不同他者和己身的生命經驗,化為肢體上的優雅與泰然,就算是衝撞或抵抗之姿,觀者也能清楚感受,舞者並非是消極自溺的困獸之鬥,而是一種從容堅定的「理當如是」,不論是對於權利的爭取、包容異於自身的他者,甚或是奮鬥過程中面對衝撞的必然,都應理當如是地,勇敢前進。

第二支舞碼,是劉奕伶的《更》。這支表現女性與社會價值拉鋸的作品,舞者首先以「光頭」形象令人耳目一振。舞序,身穿連身洋裝的舞者,輕輕哼著歌走向舞台燈光聚焦之處,然而一旦踩上,燈光卻驟然消逝轉向他處,歷經兩次來回挫敗,舞者終於在第三次假以強而有力的肢體動作,展現其不服輸的意志。這樣深刻又寫實的開場,或可比擬許多女性在生命進程中撞見「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之際,所採取的應變及抵抗姿態。

然而,即便試圖抗衡,舞者仍不時交雜展現具女性特質及身體曲線的嫵媚之感,以及另一極端之搥胸、比中指、咬腳趾等強硬姿態,隱喻女性的「生存手段」不只一套,而是需要多方混用且夾縫求生。此外,從舞碼開始到結束,劉奕伶共換了三套衣服,從第一套洋裝及高跟鞋,至第二、三套不同材質的上衣、長褲,呈現女性面對外在他者和自我的差異形象,例如:在更換第二套之後,舞者流露出較為輕鬆自若的態度,並運用柔軟的地板動作加以表現,與身穿第一套服裝顯示的挫敗和不平衡有一清楚區別。

第三支舞碼,由凃力元、Jan Spot呈現雙人舞《It Takes Two to Tango》。這支舞碼的關注焦點明確,直截落在兩舞者共同撐起一組咖啡杯盤上。關係的隱喻,引領觀者欣賞該舞作時有機會思考,「什麼樣的信任及互動方式,才不致讓杯盤碎落?」隨著兩舞者變換不同舞姿及身段,或競相追逐、或模擬一人操偶一人飾偶,或兩人席地而坐相視而笑,杯盤最後還是在兩人相互推進中,匡噹掉落。這個令人有些詫異的結尾,或許說明了關係的多元變貌。然而,正是這樣的變貌,帶來各種可能及能動性,如同本屆的鈕扣計畫,為觀者打開了一道新異視野。

《2017鈕扣計畫》

演出|何曉玫Meimage舞團
時間|2017/07/01 19:30
地點|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動作包括舉中指、轉動食指、摸右胸、拍打臀部、手背滑動於臀部、咬腳趾等等,看來都有女性爭取自主,設法讓自己出頭的意涵。當劉奕伶擦掉口紅,脫掉高跟鞋時,身體獲得的解放應該只有受過類似束縛的人才能深深體會。(戴君安)
7月
03
2017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
不禁令人思索,當演出者的身體控制極為精確,能與劇場空間中具有傳播力量的少許元素產生足夠迴響之時,是否仍須為顧及某種戲劇性考量或情緒推動而附加無法忽視其敘事性的樂曲於背景之中?
10月
2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