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歌仔戲小生那不被理解的命運《雨中戲臺》
2月
09
2021
雨中戲臺(金枝演社、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陳少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10次瀏覽
許美惠(2021年度駐站評論人)

《雨中戲臺》是臺灣戲曲中心2020年的旗艦製作,因疫情的緣故延後至2021年始得演出,特別邀請了長年創作舞台劇本的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編劇,並媒合了金枝演社與春美歌劇團共同製作,充分展現要說一個屬於歌仔戲人物生命與戲劇故事的企圖心。

金枝演社創辦人王榮裕的母親是歌仔戲名伶謝月霞,出生於日治末期,經歷內臺外臺歌仔戲班,傳統戲與胡撇仔均有擅場,也因此「金枝演社」藉由謝月霞的藝術底蘊,推出「胡撇仔系列」,試圖為「胡撇仔戲」重新發聲,某種程度上發揮了扭轉其負面社會印象的影響力。而春美歌劇團當家小生郭春美,遊走於外臺、電視、劇場甚至電影均是游刃有餘,不但具備傳統戲劇表演功力,更在2001年外台歌仔戲匯演中以胡撇仔戲《飛賊黑鷹》風靡無數戲迷甚至非戲迷,可謂是圈粉無數,大大提升胡撇仔戲魅力的能見度,為此當2020年推出金枝演社執行編導,郭春美代言歌仔戲小生的生命主角的組合,實在讓人眼睛一亮,無限企盼。

全劇以歌仔戲小生月鳳的生命故事為主軸,透過月鳳的兒子志成的視角觀看母親起落的一生,從不諒解到自己也走上戲劇的道路後,終於懂得如何理解母親、與她和解的一段心路歷程。即便一段段的說書人口白表述得很清楚,但看完全劇後,心中還是有梗卡之處,忍不住想問:這段名為小生的命運與人生,真實的被理解與接納了嗎?

在兒子眼中的月鳳,由許多片段組成:臺上演出傳統歌仔戲薛丁山一角的月鳳、後臺強勢不願順從流氓丈夫故而對兒女言語暴力的月鳳,為求生存連五子哭墓、賣藥團與禁戲都接演的月鳳,為穩固戲班生意周旋於男人間的月鳳,演出胡撇仔《飛賊黑鷹》成為觀眾偶像的月鳳,即使賺了錢仍生活墮落且害女兒在夫家無地自處的月鳳;在命運之前不肯服輸但卻也不知為何戰勝了的月鳳,終於對兒子展現母愛但卻無法被接納同住的月鳳。這些似乎要告訴我們,她是一位名為「小生」的母親,因為「命運的捉弄」,她為了「求生存」,所以她背負「拋夫棄子」、「男朋友一個換過一個」、「下戲後不是飲就是賭」的罵名,可是當「兒子也成為戲劇從業人員後」,「明白並接納了母親」。可是這樣的轉變是為什麼?似乎無法從戲劇脈絡清楚感知。或許因為故事的主角人物是月鳳,但我們僅能從志成的視角來觀看月鳳,在志成這個受盡傷害的孩子的視角中,對於母親人生困境的理解,以及最終能說服自己接納她的理由僅及於「求生存」,這是否足以回應志成心中對母親的譴責?或許從來沒有。是以及至最後,仍沒能與母親同住,卻也讓月鳳這個人物始終有些疏離。若要談和解,或許應該好好處理志成一角的心理轉折,正視他所受的傷,接納那個始終無法諒解母親的自己,才能尋覓出一條更好的理解母親的道路,進而豐富月鳳的人物設定吧。

雨中戲臺(金枝演社、春美歌劇團提供/攝影陳少維)

《雨中戲臺》企圖要說一個戲班的故事,媒合現代劇場與歌仔戲演員似為必要的模式。同台併演的兩個團隊,金枝演社維持著自有一貫的類型化演法,風格強烈;而春美歌劇團的演員除了要擔綱歌仔戲傳統劇與胡撇仔的演出外,也挑戰演出「臺下」的角色,演出效果卻十分使人驚豔,無論是口條上的切換、動作上的去程式化,都相當自然且貼合角色,可見一年兩百五十天以上的現場演出,的確是厚植演員實力的最佳場域。

當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家小生郭春美以及演出少年志成、同時戲外身分也是郭春美女兒的孫凱琳。郭春美在舞台上無論演出傳統歌仔戲小生(薛丁山)、小旦(徐秀娘)以及胡撇仔小生(黑鷹),或者演出本劇主角月鳳從少年到老年的神韻,舉手投足間無一不稱職,展現出歌仔戲演員收放自如彈性極大的表演實力。孫凱琳除了演出本劇歌仔戲的部分外,尚接演了月鳳之子志成;雖然她本是歌仔戲坤生,但戲曲演出有戲服、厚底靴與應工的程式作為輔助,而少年志成則是生活化的演法,孫凱琳的異性扮演竟也極具說服力。戲外的母女默契成就了戲中的母子衝突,讓那幾場戲增添了許多交鋒的火花,孫凱琳無異承襲了母親優異的戲感,未來發展實令人期待。

然而戲劇與戲中戲(戲曲),如何切換拿捏,除了考驗演員的本事,整體風格也端看導演如何融合與創造,戲曲的主角人物,最重視的就是出場的亮相,以薛丁山與樊梨花二龍出水照槍亮相做為郭春美第一次的出場,鋪墊與呈顯度均不足,實在是不佳的布局;下半場《飛賊黑鷹》的亮相對而言較為妥適,但在場上增設觀眾演員,若是企圖藉此說明胡撇仔戲的魅力,實屬多餘,還不如讓黑鷹完整地表現一段屬於胡撇仔的邪魅奇情,即可不言而喻。在月鳳飲酒獨白的橋段,增加了酒瓶與麻將的對話,或許是現代劇場中慣用的疏離手法,但歌仔戲小生的獨白表演講究的其實是帶領觀眾同感共鳴,因此只見舞台上演員投注真情演出、導演拉出疏離空間,兩股力量不停角力,略顯尷尬;及至「命運,恁祖媽才不信你這套!」之處,歌仔戲演員奮力演出與命運拚搏,帶著烏雲的命運不停嘲弄,如此有張力的對決橋段,也因「命運」的表演者帶著難以剝除的戲謔風格使人頻頻出戲,殊為可惜。

編劇紀蔚然說這齣戲是「私密與公共記憶交織的回憶劇」,導演王榮裕則直言「這是我和我媽媽謝月霞的生命故事」。整體而言,《雨中戲臺》做為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以訴說歌仔戲歷史與人物故事的企圖出發是很值得肯定的方向;但實際執行之下,王榮裕身兼故事提供者、導演,又因遇到原主演吳朋奉驟逝故而接演主演,等同演出自己的故事。在臺上直面自我實屬不易,因此他在表演上帶著濃厚的近情情怯,反倒顯得說服力不足。而因為人物視角帶來的疏離感,使得歌仔戲僅似做為整齣戲中用來拼貼妝點的元素,劇種與人物真正遭遇的困境處理得不夠細緻,便顯得力度不足,也就容易將格局僅限縮於個人而非具代表性的、時代人物的命運,讓對於這個製作充滿期待的戲曲觀眾們在心中留下一絲遺憾。

《雨中戲臺》

演出|2021/02/06 19:30
時間|春美歌劇團、金枝演社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戲「怪怪的」,對我來說,不是因為郭春美完美地演出或融合了多種戲劇形式,而是郭春美以她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外的身體實踐,成功演繹了即便是今日最現代的劇場舞台上,觀眾仍保有、也可以創造傳統與現代之外的感受。(汪俊彥)
2月
18
2021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