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聽眾上車的十年,三十萬年老虎鉗溫柔轉身下車《Good Bye2020 Good Bye老虎鉗》
12月
21
2020
Good Bye2020 Good Bye老虎鉗(林真宇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3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三十萬年老虎鉗,從東吳愛樂社相遇,五個大男孩自2010年,一起走到如今,組成至今已十年。2020年十一月九日,宣布樂團已於三月份解散,可謂為樂迷可能已經艱辛的2020年,再添上一筆遺憾。這場票券售罄的告別演唱會,乘載著不只是樂迷的回憶,還有台灣中生代獨立樂團放手一博的軌跡。三十萬年老虎鉗在從學生生涯邁入而立之年的十年旅程,時間雖漫長,其實有豐碩的成果。帶著他們的美/台式硬式搖滾,老虎鉗於2015年奪得春浪大賞總冠軍,2017年發行首張專輯《我不是超人》,隨即於2018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獎。那個世代的獨立樂團,在音樂工業的轉型洪流裡,摸索找路。組織較小且偏向獨立製作的公司或個別創作人,開始漸漸擁有一些機會,市場也不再被主流唱片公司製作的流行音樂所填滿。老虎鉗的摸索與嘗試,其實成為後來發光發熱的獨立樂團,如茄子蛋和草東沒有派對,可以借鏡思考的模式。

而這場告別演出,也如同他們的旅程,一氣呵成而飽滿,精心為聽眾也為團員策劃驚喜。雖說對觀眾與樂迷而言,帶著一點遺憾。由技術爐火純青的純演奏搖滾樂團體熊專科開場,彷彿邀請觀眾見證2020年,音樂或許更多元、更自由了。當這晚的主角三十萬年老虎鉗站上舞台,觀眾歡聲雷動。開場時,他們的演出帶著點靦腆,但很快就漸入佳境,也展現了他們闖蕩十年,臻至穩定熟練的技術。兩位吉他手,默契十足地對話,Alan炫麗炙熱,阿雷精準溫和,他們的演奏為了老虎鉗為一吉他樂團(guitar band)的可能性,增添了層次和美感。晧宇的貝斯演奏提供了殷切的律動,推動著旋律與節奏往前,鼓手子軒則為老虎鉗的音樂提供了恰到好處、從容的心跳。主唱鄭值擁有罕見優異的歌聲與技巧,同時擁有爆發力與自在。老虎鉗的魅力在當晚全場大合唱〈She’s Already Mine〉時,就這樣展現了。老虎鉗的許多歌曲,許多年來有不同的版本,而他們也選擇了最喜歡的,在最後一場演出呈現。從選唱英文而非中文版本的〈超人〉,至由鄉村吉他開場的,溫柔版本的〈帶我上車〉,到剛剛發行,為老虎鉗最後單曲的〈黃絲巾女孩〉,以Slap bass開場,將律動和音量都開到最大。

The Wall這晚有一點擁擠。畢竟是票券全售罄的演出,戴著口罩的觀眾們,想要看老虎鉗演出,最後一次。聽眾裡不乏同一世代的音樂人們,有感慨細語,也有人為了老虎其不吝惜地大聲歡呼,或者安靜地彼此陪伴。老虎鉗的離開不是無聲的就地解散,而是從容但也熱切的轉身,就如同他們的演出一樣。這是一個已經歷過許多重要事件,有了諸多歷練的樂團。包含發片、贏得獎項、受到媒體注視的眼光,但或許也因為進入了新的階段,選擇離開。主唱鄭植除了提到他自己可能沒有新的音樂計畫,也介紹了其餘團員未來的動向,包含晧宇與阿雷組的新樂團,庸俗救星。老虎鉗的音樂霸氣熱烈,但此刻他們此刻顯得溫暖真摯。當他們唱著〈這個時刻〉,有些觀眾泛著淚:

我們分享的時間很有限

會不會今天是最後一夜

時光無法停止不能倒退

我要記住這每一個瞬間

演出結束之後,許多樂迷留下來排隊與老虎鉗合影。他們願意等,而老虎鉗的團員也是。或許三十萬年老虎鉗未來不會有新的作品或演出,但他們的轉身誠意滿滿,不只發行了最後的單曲,更在告別場留下了光榮揮手的身影,似乎為了樂團的解散,做了最好的示範。未來方向可以不同,但對過去一起的路,彼此都感到榮耀且珍重。

當我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或許,在諸多的猜測之中,我們有機會知道自己往哪裡去。對台灣獨立音樂環境的理解亦然。從2010年起,逐漸帶著聽眾們上車的三十萬年老虎鉗,此刻停車、熄火、下車,各自前往不同的方向。但老虎鉗的這晚,該被關心台灣獨立音樂以及搖滾樂的人們記得。因為他們的旅程,記錄著2010年後,台灣獨立樂團可能碰到的挑戰機會與悲歡情節。他們選擇了最優雅的方式離去,將會被記得的,是男子漢的溫柔。

《Good Bye2020 Good Bye老虎鉗》

演出|三十萬年老虎鉗
時間|2020/12/06 19:00
地點|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The Wall Live Hous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