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而神祕的旅程《逃亡x祝你一路順風》
10月
25
2013
逃亡X祝你一路順風(三十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7次瀏覽
藍雪茹(馨雁舞集編舞家暨舞蹈教師)

這次三十舞蹈劇場的新製作《逃亡x祝你一路順風》是上下半場不同主題的舞作。雖說主題並無相關聯 ,但就像節目單裡所敘述:都同樣是對未知的好奇與探問,一齣是活著時對未知的探索及欲改變現狀的行動,一齣是面對逝者即將前往的世界的追尋及猜測。

斑駁、時而發亮時而陰暗的天花板,封閉的空間裡,觀眾像是隨著攝影鏡頭,電影《飢餓遊戲》那般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躁動而發狂的舞者正策劃著他們的逃亡計劃。一貫的「三十風格」,舞者精力充沛而準確地執行舞蹈肢體力度,的確讓人被帶入腎上腺素升起而激動的氛圍。只是那一番欲逃脫的企圖心似乎不該用眼神刻意表現出來,若把焦點更加放於彼此間的眼神交流並將動作連貫其中,或許對於「策劃」一詞更有說服力。

舞作的第三段,沿著軌道而行的小列車,像是置身事外的記錄者,沿著歷史的軌跡、時間的流逝,記錄著曾發生於身邊的一切。映照著台上時而清楚時而交錯於牆上空洞影子的兩人,傳達出疑惑卻又理性,肩並肩前往迢迢大路且充滿未知的旅程。在這段表現上,反而看不出焦急彷徨的無助感,取而代之的是經過思考而下定決心的勇氣。

在「策劃」段落中,發亮桌子仿佛有著魔鏡般的幻覺感,當眾人聚集討論時,似乎可從那不停變換顏色的桌子裡找到預言著的未知答案。《逃亡》舞作,燈光設計(何定宗)給予十分強大的視覺效果輔助,不論是於左下舞台瞬間升起的巨大燈具(預告著逃亡行動即將展開),或是環繞於四周的列車燈光(時間的沙漏在舞者身上倒數著),亦或是兩名舞者於上舞台揮手時所製造出來的框架(向觀者表示決定的喜悅或是無奈的揮別),對於氛圍的營造都十分有劇場感。重點已不再是讓觀者只專注於舞者身體的線條這麼簡單而已,而是燈光與肢體的一場交流遊戲。

下半場開始,陳芬蘭女士的歌聲悠悠傳出,隨即讓觀者掉入一種編舞者預先營造的的情境之內。《祝你一路順風》從一開始葬禮的佈置,到逝者進場而引發一連串的幽默效應,相較於之前演出的版本(三十舞蹈劇場2010年度製作《卡麥迪任務》),多了逝者的心理狀態呈現的段落。其實無需比較前後版本,因為這比較像是首部曲及二部曲的區別。這支舞既然是以幽默的態度來看待看似嚴肅的葬禮,就不免要有令人發笑的梗,而編舞者在處理段落間的情緒轉換頗清楚到位,從中可看到肢體節奏的安排、舞者表情的轉換、段落間情緒的差異等。而當逝者開心的看著眾人為它裝扮、坐著自認為是禮車事實上是靈車時皆有一種無助的傷感,卻也呈現了生者想瞭解逝者心情而產生出一種療癒撫慰作用吧!

終了,棺木落下,還夾帶了無辜的陪葬者,分不清的是逝者的心還留在世人的回憶中,還是生者的心已落於地底之中,哪種較令人唏噓?

這次的製作乾淨而不拖泥帶水,也可看到訓練舞者的精準力。下次的製作又將帶著觀眾往哪去?乾脆來個「祝你一路順風的逃亡」吧!

《逃亡x祝你一路順風》

演出|三十舞蹈劇場
時間|2013/10/19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