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屈的肢體側寫強韌的精神風貌《鄒先生,Tsou》
7月
01
2015
鄒先生,Tsou(陳彥斌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4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舞劇《鄒先生》,描寫的是當代最富傳奇色彩的鄒族領袖高一生的故事。高一生生於1908年,自幼聰穎,在日治時代的日本名為「矢多一生」,因為他是鄒族原住民第一個接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學生。就讀台南師範學校時,接觸西洋音樂後,創作多首至今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春のさほ姫(春之佐保姬)》、「《鹿狩り(打獵歌)》、《つつぢの山(杜鵑山)》等。

高一生曾於1947年228事件時,率領阿里山原住民組成高山部隊,後更於1951年因當局羅織的「高山族匪諜案」中,在留下寫有「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水田不要賣」等字句的與妻家書後,與湯守仁,樂信‧瓦旦等原住民領袖一起遇害。

高一生除了留下優美的音樂遺產給當代以及後世的族人之外,他以人道主義者的高度,推廣教育、農業,愛鄉愛土,主張原住民自治,勇於抵抗當權並以身殉道的精神形象,如何在一個全由十幾歲的稚嫩高中生們所擔綱演出的舞劇中傳達,導演陳彥斌在本劇中的手法可圈可點。

《鄒》劇全劇無任何中文台詞,由一開始的類似《蒼蠅王》的校園肢體所充溢的熱血青春與暴力,到日本國家機器所帶來的超高規格的暴力規模,看似一次又一次的肢體衝撞與暴力摧折,事實上在側寫超越於現實世界的暴力之上,永遠不可被征服的精神韌性。例如劇中年輕舞者一場用盡全身力氣,高喊日文口令「いち! に!さん!(一!二!三!)」不斷揮汗反覆跳躍達數十分鐘的軍事操,看似單純、不知取巧又傻氣滿點,有著「掙扎到即使生命斷送也要全力拼搏」的神氣的原住民孩子臉孔,事實上在隱喻鄒族原住民身體或可短暫被統治、被管理,但精神永不願意屈服的韌性。

陳彥斌在中段,逐漸在音樂上導入高一生的作品如《杜鵑山》,《春之佐保姬》,《塔山之歌》,《長春花》,逐步將前段陷於肉體對抗的反抗精神昇華於藝術與人文關懷的優美層次,更於後段以鄒族傳統的古謠組曲,將熱血為理想捐軀的高氏英靈交給鄒族的祖靈手上得到慰撫;這樣簡單、無台詞但又具有乞靈意義的劇情結構安排,不但讓未必熟悉「高一生事件」史實的一般觀眾能單純就聆賞藝術的層面領略高氏與阿里山鄒族的精神風貌,更可讓得觀此劇的高氏家族與鄒族族人都因此劇而讓歷史上的傷痛得到儀式性的安撫與洗滌。

然而除了舞台上的表演,這齣劇的產生過程最重要的是對演出這齣製作的新北市金山高中藝能班的孩子們的教育意義。陳彥斌讓各族群孩子(其中無任何一人是鄒族)的野性在台上恣意發揮,似乎沒有任何教條與師長可以管得住他們恣意任性的青春;而當孩子們必須齊力演出高氏作品與鄒族古謠時,飽滿純粹的力量遠超過許多為表演而表演過這些曲目的團隊。原住民族儀式、部落與劇場的三位一體的內在關係,似乎在這些領受過《鄒》劇洗禮的孩子身上不證自明地得到體現。

看完這齣由年輕高中生演出的舞劇,令人不禁羨慕鄒族的世世代代,能有這樣優美堅韌的精神風貌如此被往昔的哲人所堅毅地踐履,又能如此地生氣蓬勃地在孩子們身上被傳遞開來!

《鄒先生,Tsou》

演出|第13屆金山高中藝能班
時間|2015/06/18 14:30
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群十八歲左右的高中生們,卻在作品中以身體最本能的狀態經歷並呈現了《鄒先生,Tsou》所欲碰觸的嚴肅議題。他們在台上呈現的,傳達了關於堅持、反抗、欺凌、疲累、氣餒、壓迫、生存等困境最原始、最直接的身體反應。(白斐嵐)
6月
29
201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