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三百六十度的旋轉舞台,是為「沉浸式劇場」的概念,糊化了觀眾與演員、觀賞與被觀眾、當事人與旁觀者的界線,⋯⋯整場約九十分鐘的展演不斷的探尋心靈的成長、生命的議題,質性而專注的陳述生老病死的中心思想,也像是濃縮了人生中一路走來不斷歸零與累積的深刻過程。(劉馬利)
10月
04
2021
1310
大多的沉浸式劇場改造一個非劇場的空間⋯⋯在這些空間遊走,觀眾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在探險中欣喜於日常中的異常。不論何種方式的沉浸式劇場,它得以在近年流行,極大原因為這樣的看戲經驗對人們來說是新鮮的。然而,若一種藝術的茂盛是扎根於流行,它便如同任何被淘汰替換的事物,不久後便過期。(林柏華)
2月
09
2021
2912
沉浸式劇場建構了傳統劇場視覺幻覺以外的感官體驗,讓參與者置身其中。感官的體驗呼應了現代資本消費的話題性,然在劇場意涵上如何讓觀眾成為觀看與行動主體或許更是值得思考。(黃馨儀)
4月
13
2020
1618
這齣戲以希臘戲劇中的信使(messenger)姿態將這一切帶來臺灣觀眾的面前,告訴我們的不只是無需在臺上演出的暴力血腥場面,也有抗爭者之間為理念共同抗爭奮鬥的溫暖革命情感。(盧幸玟)
10月
28
2019
894
劇中對於日本殖民統治的批判,在視野上恰是現存轉型正義最需面對與反思的議題。至於,白色恐怖方面,以人權主張出示的壓殺記憶,最能展現的,恰恰是戴上西方帝國式民主所複製的眼鏡。殊不知,這背後其實是國際霸權的支配關係。(鍾喬)
12月
05
2018
1750
本演出的視覺元素比重卻仍相當重,不論演出者的表情、動作,或演出場地一面是中式建築,另一面卻是高樓大廈,還有演出後段表演者在國家戲劇院門口穿梭的橋段中,都顯出大量需要視覺輔助,而光靠聽覺無法傳達的訊息。(戴碧持)
12月
04
2018
2019
權力場內的法則,早已(早於演員與觀眾、也早於展演)自主運行管理的隱喻:一旦進入場中,所有餵養演員與觀眾能動力的慾望,都是在以自由與開放的部署中,但我們還偕同演員歡慶、悲傷或兀自抵抗。(汪俊彥)
2月
26
2018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