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陳信祥

運用有形的燈泡,產生取暖、玩樂記憶,聞無形的味道,找尋安全感,甚至用環境音,表達家鄉的回憶,線索埋藏於作品中,用舞者的肢體解開這些糾纏的思路。(陳信祥)
4月
20
2018
自由看似簡單,有時候會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到一發不可收拾,達康的自由即興也讓筆者嘆為觀止,光開場白的隨意發揮介紹詞,就能笑料百出,每個段子來回穿梭在劇本及脫稿間,毫無破綻。(陳信祥)
12月
13
2017
范妮雖音色偏暗,但卻隱約透著光;盧卡斯的琴聲亮麗、音符粒粒分明。兩人明暗音色互補,讓獨白可自在遨遊,合奏相互堆疊,大於預料之外。(陳信祥)
5月
31
2017
從高貴淡雅地前菜的舒伯特,到豐富多層次湯品的蕭邦,最終端上濃郁厚實主菜的李斯特,並以優美的蕭邦夜曲作為安可曲,平衡厚實主菜所帶來的衝擊,如此編排設計,讓人幾近沉浸在音樂中。(陳信祥)
5月
01
2017
徐志摩帶有情緒的典雅文字,總是能隨著音符而流動,現場感受也從微醺到沉醉,原來東方的詩詞與西方經典音樂是如此合拍。(陳信祥)
3月
08
2017
未完結的歌詞,停在九下鐘聲後,獨奏中提琴慢慢地唱出《補痕》旋律,且持續地重複此樂聲,藉由不同樂器的重疊、交錯,劇場空間感也被放大。(陳信祥)
12月
13
2016
說母語的她於社會上宛如弱勢團體,最後在追尋自我過程中,才發現讓她重拾自我、建立自信,一直都是回憶中長輩的歌聲及臉龐;用親人作為題材情感投射十分具體。(陳信祥)
12月
02
2016
突破舞台限制的「環境劇場」,自然有它的好壞區別,如《一個人,一群人》在挑高入口處演唱,建築殘響和回聲,讓原聲添增潤飾感和遼闊感。 (陳信祥)
11月
25
2016
阿塔米拉舞團的獨舞能量十分獨特,不僅有技術的展現,更有著情緒流動,舞者不只表達出靈魂的飄忽感,也用肢體闡述出對於現世的留戀及悔恨。(陳信祥)
11月
14
2016
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的音色很特別,平靜且不帶侵略性,語調不戲劇化,卻字字句句撼動人心。寇杜夫用細膩地奏出普契尼《菊花》,不慍不火演奏每一樂段,沒有呼天搶地、裝模作樣,述說著已成回憶的情感,令人動容。 (陳信祥)
5月
19
2016
演員表現可圈可點,小孩的童真、多重角色個性轉換,深刻的戲劇詮釋,既沒有被強大的音樂能量吞噬,且巧妙地設計讓劇情前後連貫。(陳信祥)
5月
05
2016
奔放樂團的演奏莊嚴不嚴肅,演奏家們十分節制抖音,即使是綿延的長音,皆無大量使用,使樂曲旋律呈現情感卻不濫情,且無過多的戲劇性張力及呆板漸強漸弱,有的是結構完整及前後呼應。 (陳信祥)
3月
30
2016
對於南北管的喜愛,將戲曲的元素融入創作中;或許是這樣,也讓儒家思想的謙卑和含蓄,融入音樂中,且器樂演奏或演唱者的聲韻上,也都帶點戲曲韻味,成就李子聲獨特的音樂語法。(陳信祥)
12月
12
2015
從音符中筆者感受出新意,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演奏家對於每一首樂曲所要傳達給觀眾的訊息,理念一致,也因此筆者能清晰地感受,並且感動,音樂最終目的不就是如此。 (陳信祥)
8月
12
2015
兩位編舞家作品結構清晰,充分展現出年輕世代以自身經歷為創作素材,在此困惑的世界中尋覓探索自身價值的經驗和過程。(黃詩喬)
3月
24
2015
下半場舒伯特《偉大》,木管群表現可圈可點,第三樂章的舞曲風全然主導樂曲流動方向,導向終點;而第四樂章,樂曲彷彿著火似地,燃燒整個音樂廳,宛如不死鳥般,讓樂音伴隨著烈焰舞動著。 (陳信祥)
1月
06
2015
《歌仔戲狂想曲》尾段由小提琴獨奏出歌仔戲特有的唱腔,搭配團員們炙熱的舞蹈節奏,聽得出一群年輕人用自我的語言去維繫前代的傳統。(陳信祥)
12月
13
2014
音質來說,包瑞里斯高展現完美的融合度;四種個性、四把樂器卻只有一種聲響,如此技巧牽涉到對於音色、音準、理念、詮釋等,包瑞里斯高度融合度令筆者驚艷。(陳信祥)
6月
06
2014
葛拉多茲和法雅的西班牙舞曲是整場最為精彩演出,強烈的節奏、深具魔力的旋律,讓筆者陶醉其中。導聆深入淺說的方式讓筆者印象深刻,尤其國台語雙聲帶的演說以及與演奏家們一搭一唱,常常迫使筆者非得捧腹大笑聽音樂。(陳信祥)
4月
20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