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魅的黑盒子《四物》
12月
24
2014
四物(唐健哲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1次瀏覽
謝筱玫(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莎妹的四位導演以「物」為發想,命題作文地各自表述發揮,像是劇團歲末的聯歡小聚,同時應該也有種拚台的較勁壓力。於是,錯過了前年的《一桌二椅》,這次可不想錯過《四物》。

徐堰鈴的《口》放了一個幾乎塞滿舞台的像是細胞膜(其內還有一宛如細胞核的氣球)的塑膠充氣裝置,也像達利的大唇沙發。有時出現充氣或消氣的音效,兩名女演員在這個透明大型氣囊中進出、舞蹈。其中一名演員一度進入膜內,與她的裙子跳起舞來,她的嘴巴動著但始終無聲,像是聲音被吸走抽乾了。最後發生預料期待中的:塑膠氣囊逐漸消氣,演員撲倒其上。充氣裝置本身的存在感太強,它彷彿自有其呼吸,人的表演在此退居第二,成了點綴。

王嘉明的《小小》,在一全黑空曠的空間裡,幾名大大小小演員宛如變魔術般搬出道具,然後開始尋常的家庭肥皂劇——一對夫妻的離婚談判。有趣的是,由四個小朋友在後方錄音室般的空間替大人的演出配音,並刻意把忙碌的配音過程暴露於觀眾面前。於是我們看到小朋友正經八百地製造種種動作聲響,並以稚嫩的童音講著大人世界的話語,凸顯了大人的幼稚,(或者,大人心裡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接著,兩人回憶戀愛時的濃情蜜意,小孩開始演大人,甚至小孩與大人疊合一起演同一個角色,王嘉明善於將平庸俗濫之世事透過創意的表現形式進行調侃。他對世間男女的愛嗔癡愚並未譴責,而往往以一種寬容的幽默,佐以超乎預期的表現方式,彰顯男歡女愛之間的可笑可憫之處。

相對於王嘉明以「輕」的手法處理情感的起落,在《小小》演出前後播放的兩部魏瑛娟拍的短片,則放大了喜怒哀樂,女演員的臉部特寫投影在劇場一角,吃著泡麵、吃著布丁,又哭又笑,聲音像傳到井裡一樣回音放大扭曲,哭的時候聽起來卻像在笑、笑的時候聽起來像在哭。兩短片框架著《小小》,有點像是它的顯微鏡。

Baboo的《一一》也如《口》一樣是一部無對白的作品,但是在視覺上十分熱鬧繽紛。一開始就以亮白日光燈管與塑膠草皮劃出演出空間,草皮上看似隨意但很整齊地擺放了許多居家物事:死魚、牛奶、燙衣板、鏡子、假髮、吸塵器等,構圖如畫。兩位男演員先做著鏡像動作,但又有點不同。接著,各自拿起草皮上一件物事,而且不按牌理出牌地使用它,例如,用鏡子讀聖經、把牛奶倒在皮鞋上、在傘上倒洗衣粉、用吸塵器吸杯子裡的水,拿吹風機將垃圾袋吹成氣球,以種種違和感製造豐富的觀看趣味。此外,拿起來的東西還要一件件穿掛在身上,於是兩位演員像是兩人三腳般扣在水桶上,還要很艱難地移動、彎身取物,繼續把拖把、燙衣板等披掛在身上,簡直特技表演、挑戰人體極限。人之役於物、受物質牽絆之意不言而喻。物件的發明與使用也制約了人的動作方式,(今天的幼童拿起一塊積木,在平面上做著划的動作,想像它是一部數位相機她在看拍好的照片,十幾年前,這個動作卻是無意義,也幾乎不會出現的)。最後,兩位演員站到聖誕樹旁,替聖誕樹擠上鮮奶油,樹上小燈亮,他們成了更可觀的人形樹,(蠻應景的聖誕快樂)。

一個簡單的空間在一個晚上可以變化如此多樣的驚喜。《四物》的演出,不禁讓人重新發現與讚嘆黑盒子的魔魅。

《四物》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
時間|2014/12/19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