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難分的悲哀《賣鬼狂想》
5月
19
2015
賣鬼狂想(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98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賣鬼狂想》為2014年「小劇場.大夢想Ⅱ」系列展演平台所推出的戲碼,於2015年4月重製搬演,並分為熱血新銳版與老辣招牌版,分別由兩組人馬演出。

《賣鬼狂想》典故來自干寶《搜神記》中的〈定伯賣鬼〉,編劇邢本寧延用原典,拆解翻轉組合原典的敘事模式。劇情依舊從宋定伯(陳清河飾)賣羊做為開端,在舞台正後方落下一隻粗大毛筆,以原典起頭之後,舞台上的毛筆即不見蹤影,中間添加了一段現實無法存在的狂想因子,以窮書生(陳富國飾)的貪婪與慾望,以閻羅王的身份欺瞞傻優人豆腐(謝冠生飾)以鬼化羊,兩造不斷彼此欺騙捉弄,舖陳人言可畏的因子。在台上三個演員都輪番演完一輪後,舞台上的粗大毛筆再度落下,回歸定伯賣鬼的原典,使劇情變成一種輪迴式的敘事邏輯。

去年的《賣鬼狂想》將觀眾席置放於舞台上,以ㄇ字型的座位設置,使演員與觀眾間產生一種毫無距離的親密感。今年則改為鏡框式舞台,拉遠了觀眾與演員,使雙方產生戲裡戲外的疏離,為了加強與觀眾間的互動,三位演員必須在刻意設計的橋段出現時到台下與觀眾互動,擴大舞台演出範圍,隨機引導觀眾暫時拋卻旁觀者的身份一起加入演出,使觀眾也化身為戲中的買羊人與質問者。對演員而言,如何能在設計好的橋段中與觀眾產生互動,於台下台下強烈的距離感中帶動現場氛圍,著實是一大挑戰。

《賣鬼狂想》少見以丑行為主要演出角色,三位演員裡,陳清河最是穩紮穩打,無論在氣場的轉換及角色個性落差的區別上,在宋定伯、中途出現的路人跟最後出現的第二任窮書生身上,皆能恰如其分的流利轉換形象;謝冠生以武丑為底,以一種既天真又明澈的方式將傻優人捉摸出七分樣子;陳富國的窮書生顯得較為緊繃,在肢體動作上倒是可以窺出多有使勁幾分,也使第一任窮書生貪婪反被慾望吞噬的形象更為立體鮮明。

編劇與導演巧妙利索的移植與拆解重組,使本劇在過程中異於原典,遵循著戲曲程式的基本規範,融入矛盾甚多但不顯突兀的實驗觀點,提升戲曲自故事本體新編改造的無限可能。相較於去年,今年的版本帶入了更多反映時事元素,從「皇上是個傻的,全臺灣的人都知道」,陳清河化身為第二任窮書生,自側台拿出茶壺,稱裡面裝的是英國藍玫瑰花茶,代替人的口水噴死第一任打算去宛市賣羊的窮書生(陳富國飾),最後第一任窮書生真的變成了鬼,與第一幕宋定伯告訴他,自己就是鬼的部分正巧形成對照,輪迴式的再敘事巧妙銜接原典後續結局。而劇情裡的人言可畏,百口莫辨,以虛代實,以實代虛,是真是假,是假是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流利拋轉的事件與讓人哭笑不得的哽點,自始自終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種種跡象看在眼裡,無不令人感受到一種虛實難分的悲哀。

《賣鬼狂想》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5/04/26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可說是近年少見將演員推到第一線的小劇場作品,將丑角靈活多變的藝術風貌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員幾次的臨場抓哏更是讓劇場中充滿笑聲。整體舞台氛圍流暢躍動而不板滯枯燥,編導演三方的契合,保證了此劇的娛樂及可看性。(王照璵)
5月
01
2015
《賣鬼狂想》以丑角傻得親切的姿態,一會兒咚咚咚地跑進觀眾席區,一會兒要拉著觀眾參與情節,這樣的互動卻一點壓力也沒有,彷彿邀請大家參與他們的遊戲行列。 (郝妮爾)
8月
14
2014
「丑角」,用於插科打諢、作為調劑,多半是個配角。「丑戲」亦是如此,內容多半玩笑戲謔,難登大雅之堂,往往讓觀眾笑過即忘。以「丑戲」作為主軸的《賣鬼狂想》,卻在編劇上讓我們看到本來看不見的深度。(吳岳霖)
8月
12
2014
三位專攻丑角的演員葷素不忌,與觀眾近距離精彩的插科打諢。文武場模仿「我是鬼」的胡琴聲,或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中,表達的卻是編劇「貝克特式」的老靈魂感傷。《賣鬼狂想》也成了內外行各取所需(熱鬧/門道)的精彩好戲。(謝東寧)
8月
11
2014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