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元的創意與形式《春鬥 2015》
5月
27
2015
來(劉振祥 攝,雲門2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8次瀏覽
俞秀青(特約評論人)

今年雲門於淡水的劇場全新落成,展開室內劇場的開幕演出雲門2「春鬥」,也格外受到關注。藝術總監鄭宗龍首度邀請非雲門脈絡的年輕編舞家陳韻如、黃懷德加入陣容,為雲門2注入新血並展現不同的肢體風格。

由黃懷德編創的《暫時而已》,以「走路」出發,用走路丶滾動丶跌倒丶爬起等元素做為動機,去發展動作素材。舞初,舞者們以群聚的隊形,表現相互扶持丶關懷的肢體動作,表演者使用刻意的暫停丶定位,對抗著行雲流水的樂聲。此作採用極限音樂大師史提夫.萊許(Steve Reich,1936 -)的樂曲《證言》,彷若潺潺水聲的音質,令人有感嘆時光驟逝的唏噓。編舞者以不同層面使用音樂,時而附和丶時而對抗,展現細膩的節奏調度。

作品中透露了許多濃郁的情感、回憶,舞者們似乎不停地在尋找,他們以顛簸丶搖晃的身體道出內心的渴望,眼神中流露出淡談的悲傷。其中一名男舞者,駝著背像是耆老般的回眸,彷彿哀悼著已逝的光陰。生命中世事難料,有很多片刻一去不復返,在當下的那一剎那間,已經成為過去。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經常是短暫的,因為不同機緣丶場域而相識,而當生命終止時,所有的感受只能留在心中。人們在內心的感受與記憶並不受限真實世界,有時暫時可以成為永恆丶永恆也可能只是暫時。《暫時而已》表面字義看似豁達,骨子底卻是訴說人和人之間合久必分的悵然。舞作表現出生命中無可奈何丶白雲蒼狗等感概,藉著作品療癒心靈。

陳韻如以舞作《衝撞天堂》企圖呈現隱藏在內心的真實感(reality),她以大量的「顫抖」作為發展元素。當黑幕緩緩地升起時,舞者們陸續地由右側翼幕走向舞台,黑色的天幕也逐漸地升至舞者頭上的高度。在一片漆黑背光的身影中,舞者們的抖動由小漸大,直至全身痙攣丶語無倫次,最後獨留一人,不停地狂抖,口中喃喃自語著觀眾無法辨識的話語,最後他高擧著手,看似抒發情緖的仰天長嘨。

《衝撞天堂》的身體語彙並沒有舞名「衝撞」的力道,反而是一種情緖繃緊狀態的表現,內心多於外在。塗紅的手心,不斷地向上延伸,想要抓住「天堂 」,而遙遠的天空隱喻著天堂像是虛無飄渺的雲朵般遙不可及,雙手唯一抓得住的僅有「當下 」。舞作中段,舞者們在火紅的光束下用力地擺動,配合強而有力的音樂與煙霧彌漫之場景,彷如地獄的火,狂烈燃燒著。舞終,一切歸於寂靜,女舞者的手再次往天空找尋丶乞求,最後在莫利克奈的鋼琴聲中遮住雙眼。此作藉由聲音丶文本丶情緒去帶入動作,但視覺效果似乎壓過身體的張力。

前兩個作品都以內在情緖去表達生命風景,手法上仍以抽象的表現主義 ( Abstract Expressionism) 為主,以個人的主觀去表現對世界丶對人情俗事的看法,運用扭曲丶混亂取代秩序、均衡,藉由摧毀穩定與安全的事物,表現現實生活的焦慮、失序、衝突、恐懼,從情感、精神上去吸引觀者的注目。德國表現主義舞蹈的開山鼻祖瑪麗.魏格曼( Mary Wigman,1886 -1973)曾說:「沒有狂喜,就沒有舞蹈 ... 」,而空間、時間和能量是賦予舞蹈生命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前兩個作品在糾結抑鬱的情緒中,身體的能量、動作的創意乃至形式則稍顯薄弱。

鄭宗龍的新作《來》,融入宮廟文化於簡約形式。以中國舞的雲手、台味與藏舞等的身體風格,轉化傳統丶翻玩肢體。他跳脫八股制式的手法,以簡馭繁丶跨躍藩籬。在舞台上,創作者以五顏六色的服裝,以及投射在地板上的簡單線條丶圓圈丶色塊,表達色彩繽紛的廟會與令人眼花瞭亂的神袛丶宗教儀式。《來》關注台灣廟宇的「起乩」文化,但藉著西方形式,呈現編創者對自己兒時記憶的信仰文化。鄭宗龍在受訪時曾表示:「日本的宮廟文化如神道已發展得非常精細,我想看能否用舞蹈來呈現起乩這台灣獨有的特色?」【1】

舞台上的象徵性符號丶圖案丶線條及色塊等,令人聯想到抽象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畫作。音樂也以多重元素呈現,有類似廟宇的敲鐘或混合著嘈雜人聲丶爵士鼓等多種素材,其中還有聽起來像是搖滾版的誦經歌。結構上從獨舞丶雙人丶大群舞丶或獨舞與群的對應關係,動作編排上更是中丶西合併;時而流暢的當代舞蹈丶時而帶進東方的手勢或走小碎步;有時更是鏗鏘有力的搖擺大動作。整支舞作帶有宗教的連結丶影射,但完全跳脫我們對宗教儀式的刻板印象,像是一場熱鬧又色彩斑斕的抽象廟會盛事。

作品《來》在形式上跳脫一般的表現性舞蹈,它呈現出舞作的內在文化意涵與民間生活信仰,但觀眾的情緒又不受內容發展所牽引,手法上類似德國劇作家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所設計的「疏離效果」 (Verfremdungseffekt) ,強調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成為思考者,而無需對眼前所見照單全收,也不要觀眾認同舞台所創造的幻覺。創作雖然和表達自我有關,但不一定是創作的全部,一位堅持永續的編創者,所處理的議題不應僅侷限於小我而已,鄭宗龍的《來》從小我的恐懼延伸至處理神袐的文化信仰,我們看到一個更大格局的轉換 (Transformation) 歷程與突破。

雲門2向來是創作者的最佳平台,在台灣很難得有如此優質的舞團可以提供極為完善的表演者、行政、設計、幕後團隊等,期待年輕創作人可以更大膽的放手去實驗,嘗試更豐富、更多元的創意、內容與形式。

註釋

1、何定照(2015)《春鬥! 雲門劇場元年起跑》。聯合新聞網2015/01/27。網頁:

http://udn.com/news/story/7012/668463

《春鬥 2015》

演出|雲門舞集 2
時間|2015/05/23 19: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