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特富野的古老與現代《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
5月
24
2016
天祭(愛樂劇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6次瀏覽
蘇家榆(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研究所)

於城市舞台首演的《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hohcubu》(以下簡稱《天祭》),為一部講述鄒族神話的音樂劇,也是愛樂劇工廠暨2009年的《吉娃斯-迷走森林》以及2014年《重返熱蘭遮》後,第三齣以原住民為主題的音樂劇,《天祭》也首次大膽嘗試「全人聲樂團」以及「無樂器伴奏」的演出方式。

《天祭》以鄒族淒美愛情神話「塔山傳說」為戲劇主軸,結合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仲夏夜之夢」,戲劇描述鄒族的起源,以天神的角色闡述「鄒」為「人」的意義,接著描寫發生於鄒族的特富野部落與布農族的仇敵,象徵鄒族精神的神木被劈砍為二,為要達到天神的旨意,兩族必須維持和平,鄒族頭目將自己女兒下嫁布農長老兒子,但女兒已有心上人,相愛的兩人期盼長相守,最後兩人先後為愛殉情的淒美愛情。

《天祭》整齣音樂劇的音樂以鄒族傳統歌謠改編或新編,每首歌曲皆以中文演唱,在多媒體投影的部分,除了曲目以及歌詞的呈現,下方同時以鄒族語呈現歌詞關鍵字詞,但歌唱呈現中卻無提及與關鍵字有任何關聯,使觀眾不知其所表達意涵。序場以極具飄渺與未來感的和聲效果,描寫宇宙星河中鄒族的起源,曲調在和聲上極具挑戰性,挑戰歌者的和諧,也挑戰觀賞者對於音樂和聲上的接納度,戲劇中人聲樂團佔有極大的分量,在音量的比例上,時常掩蓋主唱人聲音量,對於人聲合唱上的比重稍有偏頗,在旋律整體呈現上的完整性較為可惜,但值得一提的部分是,整齣戲劇在人聲音樂呈現中保有濃厚原住民傳統音樂的節奏感以及旋律性,使之依然不失其原住民傳統文化特色,令人回味再三。

整齣戲劇故事架構與角色樣貌中,不難窺探出「塔山傳說」融合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仲夏夜之夢》痕跡,其中,戲劇中以天神以及女神呈現《仲夏夜之夢》的仙王與仙后,相較於《仲夏夜之夢》中此兩角色所呈現溫和以及開朗的形象,在本齣戲劇中此兩個角色的定位呈現一種矛盾的狀態,在開頭定位為崇高與嚴肅的角色,但在二見鍾情的橋段中,轉化為期盼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慈祥形象,在最後結尾中,則又轉換回崇高以及嚴肅的角色呈現予觀眾,對於當中賦予角色的形象轉換速度,令人措手不及,使人產生角色形象定位上的模糊地帶,對於戲劇角色的鋪陳以及轉換的呈現上有點可惜。

《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hohcubu》為一部大膽結合戲劇以及全人聲的音樂劇,無論在戲劇情節、鄒族傳統歌謠的改編以及新編以及服裝皆蘊涵相當的考究,從戲劇中鄒族服裝以紅、黑、白色為主要色系,布農族人角色服裝則以白色與紅色為主,兩族人的布料材質以主要棉麻呈現,由此可看出其服裝考究,雖戲劇以及音樂上有些許實驗性質,使觀眾看法以及感受不一,但還是肯定其大膽嘗試的前瞻性與獨特性。

《天祭—雲海中的仲夏夜》

演出|愛樂劇工廠
時間|2016/05/13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