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未滿,好夢已殘《女人花》
7月
19
2016
女人花(新聲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1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新聲劇坊創立於2016年,團長王冠茗與其成員皆多為歌仔戲青年演員,於同年七月推出創團新作《女人花》。

《女人花》年代架設於1890年代,以王記茶行少爺王俊卿(鄭斐文飾),與紅極大稻埕一時的藝旦小鳳仙(蔡孟君飾)成親為起點,婚後某夜,俊卿為保護有孕妻子,被闖入書房盜取財物的竊賊誤殺。寡居的小鳳仙為維持王記茶行聲勢,將兒子春生(汪亭瑩飾)送至國外唸書,拿出過往在藝閣所累積的才藝與名氣招攬合作對象。春生歸國後,欲迎娶戀人靜雪(林芸丞飾),遭到小鳳仙強烈反對,母子間長年積累的心結於春生婚後一再爆發,春生攜孕妻離家,小鳳仙遭受不了打擊而陷入瘋狂,成天抱著枕頭唱著搖囡仔歌,重溫丈夫俊卿未曾死去前的美好過往。

序場以兒子春生的婚禮破題,預留一道伏筆。第一幕帶入小鳳仙甜蜜的夫妻生活,夫歿後嚐盡人情冷暖,無計可施之下只得與合作對象交換,出賣自己維持茶行運作,直到出國唸書的兒子春生帶戀人靜雪歸國成親後離家。所有事件以小鳳仙為起點,說的是傳統時代屬於女性一生從夫歿到兒子長大成人之間,維持生計的無奈與艱辛。情節編排上略顯混亂,主線雖以小鳳仙發展,敘事卻一再橫生旁枝,上半場快速地帶過相關事件發展,從丈夫的遺言開始,逐步堆累小鳳仙接下來的悲慘人生,人人皆有戲的處理方式,分散焦點事件銜接,與下半場小鳳仙的心境轉折無法產生呼應,跟兒子春生之間因醜聞而產生的心結也未良好舖陳,僅是點到為止,致使全劇無法於點線面連合集結,擴大情感效應;在角色性格上僅有小鳳仙被深入著墨,從人妻到寡母至孩兒長大娶妻。雖以牡丹花、青蓮花、梅花與敗柳殘花等四種花的唱詞來宣洩小鳳仙一路走來的悲憤與轉折。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男性(俊卿與春生)卻未強化兩人的立場與存在,也未加重媳婦靜雪的角度立場,突顯兩個時代的處事差異,使小鳳仙的情感投射顯得後繼無力。

鏡框式的舞臺結構,搭配三塊分組的部份實體佈景移動,建構出當時的富俗人家場景,強化視覺立體感,由於舞臺景深偏淺,由臺下往上看時,實景裝置已占去舞臺近二分之一空間,佈景雖可移動,卻無法將挪移部份至側幕切割,僅能以板塊移動調換的方式來處理換景,並輔以黑色紗簾協助切割時空背景,造成舞臺剩餘空間壓迫感強烈,也成為戲曲演員的程式性功法阻礙,無法運用寫意式的身段技巧協助運作;燈光映照小鳳仙的心境急遽起伏,做出不同顏色變化,快板的轉換速度,視覺干擾度頗高。唱詞與唸白部份,偶有以國語直譯方式發嗓,導致詞韻不合的狀況發生;在傳統曲調的行腔方式上,轉音偶爾不甚流暢,產生掉音或突然音韻降低的情形。音樂配器在鑼鼓搭入了爵士鼓編寫,藉此劃分兩個世代區隔,就連幕後伴唱也選用美聲式的聲樂唱法,企圖打造出團長於幕後座談會中期望「歌仔新聲」的呈現。

觀照團長節目書感言,本劇起點來自日本新聞事件,加上伊底帕斯情結等元素所產生的構想。回頭觀望此劇,雖是書寫傳統女性孀寡後的滄桑歷程,核心卻來自小鳳仙對於完整家庭的渴望,丈夫俊卿的愛,讓她在丈夫死後把這份愛轉移到自己的孩子春生身上,產生了難以中斷的占有慾,最終也因難以放下這份情而陷入瘋狂,應驗了當時女性以夫為天,夫死從子後的宿命輪迴,也讓這朵女人花,花期未滿,好夢已殘。

《女人花》

演出|新聲劇坊
時間|2016/7/16 PM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只是,重演若只停滯在「復刻」,這場合作還能延伸出什麼?最後,或許還是因為現實因素的考量,終究走得有限。於是,兩團合作過程能否再看見什麼火花?也是身為觀眾的我所期待的。(林立雄)
5月
20
2019
在形式的實驗探索之外,不免令人質疑:為何《女人花》本質上卻還是複製了傳統守舊的價值觀?感覺不出大稻埕異文化雜處的挑戰,彷彿只是在獵奇懷舊的歷史語境中,再次重現女人為夫為子、就是不為自己的社會期待。(白斐嵐)
7月
22
2016
最大的缺陷還是得回到劇本本身。可以感受到編劇很用力地想表現這個題材異於其他作品的內涵,但多半「點到為止」,不夠深入而有氣無力。這個發生於大稻埕的名門故事,本應有更寬廣、更複雜的「時代敘事」,卻被緊縮成一個「家庭軼事」。(吳岳霖)
7月
19
2016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