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素豐富國樂色彩《綻放》
1月
14
2017
綻放(新竹市立青年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0次瀏覽
陳姵霖(表演藝術人士)

近年來,國樂在台灣受到外來音樂影響,不斷地有不同形式的展演方式,結合新銳與傳統演出風格,在轉變的過程中也不斷充實發展。

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在指揮家蘇文慶的指揮下,演奏出多元能量的國樂曲目,從演出節目的雅俗共賞,可見選曲,曲目的用心,演奏融合東西、古典與現代國樂,由氣勢浩瀚,極快的演奏速度:劉長遠《茉莉花開》揭開序幕,優美旋律之後帶點中西交替的音樂風格的蘇文慶《綻放》,繼之是二胡協奏、王丹紅的《弦意嶺南》,此曲充滿濃濃的傳統柔美韻味;聽起來異國風情姜瑩的《絲綢之路》;運用西藏風格素材富有旋律感、富節奏性曲風的揚琴協奏《雅魯藏布江邊》I.情歌;演唱淒美愛情故事的關峽《霸王別姬》,藉虞姬深情唱段;最後壓軸演出流露出樸實自然的樂曲風格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每一首曲子,每首音樂作品充滿著細膩多彩的音樂語彙,令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是姜瑩的《絲綢之路》,音樂的骨幹充滿濃厚的民族風格,曲風多變,需要有極度高的演奏能量才能駕馭。樂團的二胡聲音,旋律拉得非常優美,低音大提琴的陪襯音量控制得宜,中阮聲部演奏全曲的主軸,使音樂不斷向前邁進,手鼓與排鼓增強音樂的節奏性與曲風,手鼓演奏者拍子非常穩定,與嗩吶有者對話聲的感覺,最後在一大群的音堆中一層一層不斷堆疊,推到音樂的高潮快速結束,具有聽覺震撼與過癮。

另一首曲目,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也難以忘懷,作曲家鮮明的音樂形象描繪出曲中之思想情感,音樂開始以行板速度進行,悠揚的曲調描述美麗的島嶼,風聲呼嘯夾雜在優美旋律中此起彼落,心情隨隨著音樂蕩漾。笛子聲音很柔美,琵琶聲音細膩,笙和二胡的的聲音如歌似的演出,在聽奏中,腦海裡浮現很多美好畫面。美中不足的地方,排鼓和定音鼓聲太大聲,聽不太清楚主旋律中阮和大阮聲。樂曲銜接第二段快板速度出現,此段描述風獅爺與大自然的災害,對抗著音樂聲響大多以鏗鏘的節奏,氣勢澎湃;擊鼓者打點非常的穩,帶領樂團速度非常穩健,嗩吶聲高亢嘹亮加深了音樂的情緒。曲末,以慢板呈現,美麗動聽的曲調再度展現在旋律中,笛子為主軸,聲音控制得宜。特別一提的是,結尾用傳統木魚和金屬打擊樂器和二胡的聲音把音樂拉到非常寧靜的地帶,聽起來很安詳很美好,到最尾段竟又是鏗鏘有力的結束,令人驚艷,很特別的結尾結束。

二胡協奏《弦意嶺南》,二胡主奏滑音與裝飾音和顫音,技巧高超令人驚艷,和樂團協演,傳統音樂的韻味拉得非常到位。

看完演出,值得我們審思的是,跨領域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接受一直融合與突變的產生。在不同的曲風形式與領域之間,再創造、轉變更多可能性,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嘗試、碰撞,相互理解、幫助取得平衡,滿足每個人。當代國樂曲在音質、音域、音色都有所變革,在此場音樂中,包括濃厚民族音樂色彩外,音樂的新素材、內容與形式,實驗的、多元的、異國的,多元文化與元素的概念,反映現代的觀眾口味多變、自主意識形態的提升,也間接改變了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創作和演出形式。

《綻放》

演出|蘇文慶與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
時間|2016/12/24 19:30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