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是歌仔?《安平追想曲》
5月
07
2012
安平追想曲(秀琴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40次瀏覽
翁婉玲

踏入戲劇院時心情充滿期待,但看完這部戲,其實心情很複雜,與其說它是新編歌仔,不如說是一部包裹著歌仔戲班的台語音樂劇,莫怪乎名喚《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歌仔新調」確實是占全劇音樂一半以上。

這部戲以【安平追想曲】流行歌謠的民間故事為基礎改編,全劇就故事情節來說共可分成三段落。第一段的是金家小姐玉梅愛上荷蘭船醫,被父拆散後,荷醫返國另娶,她則產下思荷女嬰。暗戀她的異父異母哥哥玉祿,因暗助她與荷醫的婚事,再加上扮演觀音被金父發現,遭逐出家門,遂而進入子弟班學戲。

第二段說的是玉祿在戲班化名阿祿仙,過了數年後,因戲班適巧搬演到金家附近,唱了一段石平貴的回窯後,立即下戲返家探望,卻在已如廢墟的家門口碰見金髮的二代金小姐思荷,兩人相認,玉祿將她帶回戲班。然而思荷雖然在戲班學戲十年了,還是因為金髮被團員所排擠,被嘲是雜種,與前來看戲的富家子志強相戀,卻遭志強父母強力反對,志強遂行船離去。

第三段則是思荷生父來尋,思荷毅然決意留下,陪伴待己如父的玉祿。

整部戲三個段落的故事看起來都相當簡單,其中屬於歌仔戲的部份,大致落在第二段的戲班子裡。第一段出現歌仔戲的時機,是在一開場迎媽祖的時段,搬演落地掃時期的《許漢文與烏白蛇》戲碼,以四根竹竿就地圍圈,以類似老歌仔的表演方式呈現。迎媽祖的陣頭除了有多媒體熱鬧人影穿插外,還有小段車鼓陣的表演,意外的是金財(玉祿的小廝)還唱了一小段北管。

在第二段的故事裡,除了一開始阿祿仙的「戲中戲」《石平貴回窯》及最後的《山伯臨終》,歌仔戲的場景大多襯在主要演員的後面做背景環境,透過一個門框的景片,將舞台切割成「門內門外」,例如:思荷與志強在門外初遇交談時,門內的戲先生正在講戲、教戲。門外的一見鍾情,跟門內的《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教學,都可同時呈現而不被干擾。第三段則是沒有任何歌仔戲的表演。

在這個劇情裡,「數字」一直讓我很糾結,從演員的口白、唱詞看到的數字,仿彿可以看到編劇想從數字的變化告訴觀眾時間的演變,但卻讓我愈看愈迷糊,時間到底是過去多少年了?露出的數字依序有十年、二十年、十幾年、數十年都有,真是讓人愈看愈不能理解。

還有些劇情安排讓我很疑惑,金玉梅將女嬰抱給奶媽之後,她去哪了?這個沒有交待清楚。荷醫一直以背面示人也不能開口,是因為同時飾演下半場的志強的關係嗎?在荷醫被日警抓住而掙扎的橋段會讓人覺得有點乾。思荷聽聞生父來尋,毅然放棄的部份也感覺太過淡薄,無法引起觀眾共嗚。

在舞台設計及燈光部份是相當豐富了《安平追想曲》,加上流暢新編的音樂,為整個劇作加分不少,尤其是令人驚艷的多媒體投影,不論是底幕還是景片的投景都相當精準到位。只是在上半場時大部份演員的走位都只FOCUS在右半舞台(還是前半塊),偌大的舞台就空在那裡,未免太過可惜。而且看到一個個歌仔戲演員就「站」在那裡講口白、對戲,連走位、換位都很少,看到這樣沒有身段的歌仔戲演員演出,不免令人想到,如果不需要身段,是不是只要是會講台語的演員都可以上台?反正OS唱腔也都是用美聲發音,也不一定需要歌仔戲演員了?那麼這場《安平追想曲》裡歌仔戲演員的價值又在哪裡?難道就只能在附屬在「戲中戲」裡才看得到嗎?

《安平追想曲》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12/05/0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安》的情節相當單純,所幸編劇在情節中安排了金玉祿愛戲學戲到成為戲班班主的支線,並運用了戲中戲的手法,讓金玉祿在劇中演唱〈平貴回窯〉、《山伯英台》等橋段,不只豐富了劇情也暗喻劇中人物的際遇,更加強化了人物的情感;再加上唱腔、音樂的烘托,令觀眾融入情境之中,不禁隨著劇中人的悲歡起伏,熱淚盈眶。(鍾惠斐)
5月
09
2012
登上國家戲劇院其實只是演出場域的改變,可以增設多種現代技術在作品中,但本該擁有的演員丰采卻難以在《安平追想曲》中發覺,唱得雖好但少了戲劇性,文學性也略顯不足,在國家戲劇院裡的演出卻被動畫、音樂、燈光等技術喧賓奪主,觀眾所看的不是技藝反倒是技術,這樣看來登上國家戲劇院演出不過享有片刻的虛榮,下一步秀琴歌劇團該怎麼走是要深切思考的。(黃佳文)
5月
09
2012
藝術總監兼編劇、導演王友輝傾全力打磨拋光,將原屬外台戲班常見的粗礪質感替換為骨瓷般秀緻精巧,並且鎸刻以詩情洋溢的唱詞於其上,於是,一齣完全符合文人雅仕品味的盛宴嫣然開展,視覺、聽覺、觸覺美不勝收,巧笑倩兮,宛若「窈窕淑女」翩然降臨。(紀慧玲)
12月
30
2011
整齣戲一言以蔽之:簡單易懂、烙印深刻。〈許漢文遇烏白蛇〉、〈平貴回窯〉、〈陳三五娘〉以及〈山伯英台〉四折戲,串起來之後全然的對照了劇中阿祿仙與金玉梅的一生遭遇;而貫穿全劇主軸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只是一輩子都在戲台上度過的伶人寫照而已。(陳守業)
12月
27
2011
脫胎於一首傳唱多時的臺灣歌謠,《安平追想曲》本身就充滿了歷史感與在地記憶:海洋的召喚、港邊的鄉愁、混種的命運與對混種的同情理解。本劇也精心結合了音聲、畫面、文詞等元素,成功地召喚了這些情思,給了我們一齣高質感的現代歌仔戲。(謝筱玫)
12月
27
2011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