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乍生,再回眼熱《回身》
10月
01
2018
回身(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曹玉明)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4次瀏覽
紀慧玲(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章詒和在《伶人往事》序言裡說,「藝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創造燦爛的同時,也陷入卑賤。……但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姿態與精神,保持並貫通始終。」李佳麒一出現於舞台,與觀眾同看右上舞台懸掛投影幕上《昭君出塞》馬伕翻筋斗俐落影片,回頭對觀眾說,「那是我,看那個兒!」臉上漾著笑,捲舌、拉腔,聲調沈實得很——「真是老一輩的京味兒啊!」這是我心頭陡地出現的自語自答。很久沒聽到這類「國劇」演員當年講話的腔調,但他其實還年輕,45歲,未免老派了些。老派是會令人保持距離的,我又想。

李佳麒曾是陸光國劇隊一員,專攻武生,身手俐落,1995年三軍劇隊解編、改由教育部重組國光劇團時,被圈選成為國光一員,並沒有消失於舞台。但國光劇團一開始就朝新編戲發展,多年來武戲不多,老戲也是近幾年才亟力復甦,2000年著名武生朱陸豪就因戲路短少決意離開國光、轉往影視圈,接下來,觀眾不察覺很多行當、演員無戲可演的時光飛逝中,包括李佳麒在內,當年曾在當代傳奇《慾望城國》發光發熱被林懷民誇讚到極致的「小兵們」,都淡出了觀眾記憶。李佳麒於1995年裁撤前夕,「怕自己學戲太少口袋太淺」,看錄影帶習得了《雅觀樓》這齣武生戲,2003年也因為這齣《雅觀樓》因緣,到了上海拜麒派傳人小王桂卿學習。《回身》就以《雅觀樓》作底,交揉成長過程、學戲因緣、功法口訣,最重要的是帶出自身身世,殘破、懊悔、感傷交加,如同宣傳寫著:「撕裂的人生要如何彌補?破碎的記憶又怎麼縫合?」

發生什麼事了?戲的前半段,說演著李佳麒學戲路程。小時個頭小被派學小花臉,他硬鏗鏗地堅決不肯,「我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小花臉』一樣!」語氣重複了三次,顯示態度很倔強,帶著叛逆。他自嘲當年翻筋斗臉不紅氣不喘,現下在觀眾面前不太敢逞能了。又說帶著這齣《雅觀樓》到了上海,小王桂卿要他放錄影帶檢驗,他左支右絀難堪到不行,「簡直像照妖鏡」,投影幕播放著他演出的片段,外行看不出門道;但這邊台上他同時說演著,忽是戲中戲裡的李存孝、班方臘,忽而口裡叫喚著對打的孟覺海名字,手裡拿出令旗,唰唰幾下,又說小王桂卿教他令旗不能扔高,不能太短,要雙面絲綢縫製……大約都是學戲、教戲時的細節,體現老師的用心與嚴苛。對話、戲中戲台詞、武功身段、投影交替出現,對不識《雅觀樓》這齣戲的觀眾而言,這些細節仍難以完綴劇中人李存孝的角色塑造;對不識小王桂卿其人的觀眾而言,小王桂卿的武戲風格特色也是一無所知。戲說到李佳麒問老師,槍掉了怎麼辦?老師說,不要怕掉,但大場子不能掉。說著說著,後半場戲李佳麒就掉了兩回!這也太真實,《回身》說演自己半生滄桑,「把自己吃胖的李佳麒」,這回袒露了一切,真真切切說著武生難為,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十天不練功觀眾知道,合併迄今發生了什麼觀眾不太知道,而後半段的戲,更有觀眾更不知道的祕密才要揭露。

後半段,李佳麒扮李存孝,一邊耍弄李存孝隨身武器:筆硯神抓、槊,一邊說著自小被領養、成長過程。李存孝是李克用收養的養子,李佳麒也是被領養長大,《雅觀樓》在此開始發生交纏的戲劇效果,李存孝愈是打得炙熱,李佳麒口裡自道的身世愈是撲朔迷離甚且急切激動。被領養前他無以為家,就學前終於被一位奶奶領養,但奶奶住處也貧困,僅算安頓。奶奶是梨園後台人員,小佳麒成天在後台趲,大家知道他的身世,特別愛逗弄他。他煩,自小脾氣壞,又曾偷錢,被打到半死。忽而故事轉到河南,有位內行人看了他的《雅觀樓》,知道是小王桂卿路數,問他怎麼習得的?「這老傢伙不教人的!」這才一驚,小王桂卿肯教戲是因為台灣名丑吳劍虹私信請託,吳劍虹與小王桂卿互稱師兄弟,而吳劍虹正是「王阿姨家住個三天/李伯伯家住五天/黃太太家住上一週/那個開車載著我到處『託孤』的就是我的……爺爺,吳劍虹。」李佳麒是吳劍虹的親孫子,卻因為家庭因素,李佳麒成了流浪兒、別人的養子。《回身》裡快速幾句,戛然停止,吳劍虹偷偷給小王桂卿寫了信,小王桂卿無私親授,只因「你是吳劍虹的孫子,好孫子。」戲收束得很快,情感剛要潰決,卻又不說,就落幕了。

歡眾可以明瞭,《雅觀樓》讓李佳麒寬容了那無法言說的抱憾與親情,明瞭了愛的匱乏與傷痛如何彌補。吳劍虹與李佳麒親屬關係,梨園圈內通曉,觀眾卻不知。命運捉弄,李佳麒沒有「梨園世家」仰靠,一步一蹭走過來。他在舞台上「回身」,雙目淚下,幾度哽咽;故事欲言又止,仍有隱忍傷心處。藉戲自剖,除了明志、懺情、感恩,還是看到一位年屆中年的京劇演員如何在舞台上再次證明自己,編創自己的下一段人生。45歲原是武生尚好年歲,那三聲「我不要跟小花臉一樣」原來是反擊爺爺?!假如、當年……世情難遣,《回身》敘事破裂片斷,有待補充更多表演與脈絡,但驚濤駭浪人生讓人不敢置信,只但願這些創傷能有癒合的一天,天青海藍,把舊梨園苛人的某種宿命,永遠永遠地帶走。

《回身》

演出|李佳麒
時間|2018/09/15  19:30
地點|台泥士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