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奧匈的璀璨世紀末《璀璨雙城2─奧匈霞輝》
7月
24
2019
璀璨雙城2─奧匈霞輝(NSO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2次瀏覽
武文堯(專案評論人)

NSO國家交響樂團2018/19樂季最後的三場演出,以「璀璨雙城」為題,聚焦在匈牙利與奧國兩地的音樂家,將奧匈帝國世紀末的音樂同場呼應。從十九世紀中葉、較早的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J. Brahms, 1833-1897),到匈牙利的巴爾托克(B. Bartók, 1881-1945)、「第二維也納樂派」的荀貝格(A. Schoenberg, 1874-1951)、魏本(A. Webern, 1883-1945)、貝爾格(A. Berg, 1885-1935),NSO分別以兩場音樂會、一場歌劇(巴爾托克《藍鬍子公爵的城堡》),安排了上述作曲家的經典作品。《璀璨雙城2─奧匈霞輝》音樂會,是NSO 2018/19樂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演出,由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並攜手台灣年輕小提琴家黃俊文與樂團協奏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Bartók: Violin Concerto No. 1, Sz 36),扎實豐富的曲目,特別值得關注、討論。

來自台灣的黃俊文,在與NSO合作這場演出前,因為在美國代打慕特(Anne-Sophie Mutter)演出莫札特《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而再次受到台灣媒體的關注。筆者聽過一次黃俊文的現場演出,那是2015亞洲切爾西音樂節的演出,當時黃俊文演奏的是尼爾森的小提琴奏鳴曲,筆者在聽聞他的演奏後,曾如此評論:「黃俊文有著深厚紮實的基本功,音色非常漂亮,論及姿勢與手型都非常漂亮,由運弓與音準看得出黃俊文在基本功方面著實下了番功夫。」【1】這次黃俊文與NSO協奏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同樣再次令人驚豔,原來我們台灣出了這樣一位低調、紮實的小提琴家!黃俊文的音樂不走譁眾取寵的路線,他有驚人的技巧,卻不在演出中做過分的炫耀,而是突顯技巧背後的音樂性。以巴爾托克的此作品為例,第一樂章開頭由小提琴七個小節的獨奏開始,加上第一、二小提琴陸續的加入對話。黃俊文在這段開頭的獨奏中,就有著非常精彩的演奏。漂亮的音準與有些不同於調性音樂的和聲走向,敏銳的帶出了巴爾托克的風格。指揮呂紹嘉讓樂團的小提琴聲部小心的應和著黃俊文的獨奏,音樂逐漸流動、發展,卻維持著精緻、細膩的質感。

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只有兩個樂章,在第二樂章裡,獨奏者有著比較吃重的表現。困難的技巧被黃俊文迎刃而解,不論是快速的半音階進行,或是三度、六度、十度的三連音連接、大幅度跨絃等,對於黃俊文來說都顯得十分輕鬆。除了獨奏之外,黃俊文是小提琴家中少數有著很好合奏技巧的一位,他的音色、表現力不會特別突出、穿透在樂團之上,而是像是與樂團合作室內樂般,有著親密的對話,與指揮、樂團緊密的融合。這樣的特色不一定適合每一首協奏曲,不過在巴爾托克這首私密、音樂情緒幽微細緻的作品中,是相當合適的。本場音樂會適逢樂團首席李宜錦將離任、赴北藝大專任教職,故而在上半場的安可曲中,特別安排黃俊文與李宜錦合作演出法國作曲家雷克萊的《第五號雙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J. M. Leclair : Sonata for Two Violins, No.5 in E minor, Op. 3),在這首精緻的巴洛克晚期樂曲中,由李宜錦演奏主要聲部,黃俊文應和著,在這裡又可以見到獨奏家深諳室內樂,在合作中彼此幫助,又能有精彩演奏。

整場音樂會的下半場,無疑是重頭戲。貝爾格的《三首管弦樂作品》(A. Berg:three pieces for orchestra,OP. 6)編制龐大、管弦技法複雜,在台灣相當難得演出。呂紹嘉自上任NSO總監(2010-2020)以來,第一個樂季就安排大量的「第二維也納樂派」作品,因此指揮與樂團早已累積了深厚的默契,十分熟稔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的音樂語法。貝爾格的《三首管弦樂作品》有三個樂章,雖然是以無調性(atonality)手法寫成,但貝爾格本身深受世紀末後浪漫風格的影響,以這首曲子為例,從編制、樂器使用(像是大鎚子großer Hammer)等,都可以聽到來自馬勒(G. Mahler, 1860-1911)的影響與傳承。三個樂章有動機上的呼應,風格上也十分不同。在「音色旋律」(Klangfarbenmelodie)的段落,一條旋律線條,藉由不同的樂器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呂紹嘉讓NSO煥發出細膩的色彩;在第二樂章圓舞(Round Dance)中,首席的精彩獨奏與樂團氣象萬千的迷離氛圍彼此呼應。這個樂章本質上仍然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呂紹嘉緊扣住這一精神,而讓NSO清晰、重細節的做了一次優異的演奏。

與貝爾格的曲子在同半場呈現的,是布拉姆斯的《海頓主題變奏曲》(J. Brahms: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在這首回歸架構古典、音樂較為簡潔的樂曲中,雖然布拉姆斯的和聲設計並不全然是古典、保守的,不過整體的方向仍與世紀末德國樂壇興起的「華格納風潮」背道而馳。在這首作品中,呂紹嘉開頭就刻意的讓樂團以較短的樂句始之,每次反覆中大小聲的對比充分。儘管呂紹嘉希望樂團演奏的輕盈洗鍊,然而法國號聲部卻顯得有些笨重,留下了一點遺憾,好像脫了長長的尾巴一般,無法達到指揮預期的設計。之後在每一個變奏中,大致上都相當流暢,不同的個性、風格都被清楚的掌握,由此可見NSO的水準,是相當優異的。這場音樂會由兩首巴爾托克的作品開場(包括上半場演奏的舞蹈組曲Dance Suite Sz. 77),加上下半場布拉姆斯與貝爾格的音樂,讓奧匈帝國世紀末的發展有著承先啟後的關聯,也讓一場音樂會多了音樂史上的邏輯連接。

註釋

1、武文堯:〈質量精美音樂節典範《2015亞洲切爾西音樂節:閉幕之夜-台北夜未眠》〉,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7375

《璀璨雙城2─奧匈霞輝》

演出|呂紹嘉、黃俊文與NSO國家交響樂團
時間|2019/06/2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人合作上的從容自信,讓人深感舒適愉悅。這使得觀眾在接下來長笛獨奏之費尼豪(Brian Ferneyhough)《卡珊德拉夢之曲》(Cassandra's Dream Song)體會到什麼是嗆辣的反差。這首新繁複風格的樂曲,使獨奏家埋首於樂譜,如火如荼地跟作曲家進行跨時空對談,但無法理出頭緒的觀眾,礙於困在座位上無法逃脫,產生無法「讀懂」任何語彙的急躁:孩子扭頭窸窣、大人拾起手機。而普里米亞尼(Leanna Primiani)《未決,給短笛/長笛與電聲》(Uncertain for Piccolo/Flute and Elextronics )更是另一挑戰,相比齊賓《第一號音樂會快板》(Concert Allegro No. 1)有夥伴加持,句法銜接清晰、整體融洽合一的表現,《未決》預錄好的電子音樂隨著秒數播放,有別於真實樂器的互動,長笛家追趕拍點的吹奏不如先前悠閒,加上擴大機出來的聲響乾扁,長笛音色受之影響也漸漸少了靈活的光輝,顯得有些落寞。
3月
11
2024
在二人之間,周善祥的演奏尤其令人驚艷。他不帶一絲仿古風格,而以現代的句法演奏,彈起維也納古典主義的莫札特卻渾然天成。例如,在K. 305第二樂章變奏曲,他指尖下的音符及樂句連綿不止,色彩近乎浪漫主義;最後一首K. 526第二、三樂章則在小提琴與鋼琴的共同線條之外拉出精巧旋律,再度展現他高超的多聲部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卡普松承襲著他招牌的溫暖音色以及濃情樂句,用有些過度深情的方式演奏,慢板樂章尤其;這雖在末兩首的K.481、K. 526有動人的情緒堆疊,但在E小調K. 304第二樂章則稍嫌濫情。此外,他也穿插嘗試質樸的古典風格,使用減少抖音、音色平實的奏法(如K. 380),這則顯示了他自由嘗試多樣方法、隨興而至的詮釋思維。
3月
04
2024
鋼琴合作家的彈性表現在不同的時機,即使面對同一首樂曲,當合作對象從聲樂轉為器樂、遇上不同音樂家各自的詮釋想法,大家對音樂的期待不同,造就了合作間的無數浪漫與挑戰。《漫遊歐陸》為長號與鋼琴之間的對話,除了瞥見銅管樂器與擊弦樂器如何協和共存,更展現了聽覺與氣息間的眉眉角角。
2月
08
2024
年節將至,在廣大的餅乾禮盒之中,我將歪腦筋動到關注已久的起司禮盒,那些禮盒填充了主廚精選的肉乾、水果或堅果,供人搭配食用,繽紛多彩的食用搭配技巧讓小小一塊起司誕生絕妙的味覺宇宙。《伊比利之味》曲選法籍、俄籍作曲家詮釋「西班牙風貌」的聲樂作品,靈感藉由實驗、複製與再現,最後於西班牙作曲家作結,藉流傳當地古老民謠譜曲,探索出深邃的音樂能量。
2月
06
2024
當眾樂器發出聲響的一瞬,舞台上的人們僅有一個目標,那便是將音樂發揮到最理想的狀態。《迴旋匈牙利》來自「黃俊文與好朋友們」,當中純擊樂與純絃樂的兩首室內樂曲帶給聽眾不同滿足,令人醉心於室內樂的美妙存在。
1月
24
2024
演奏會開頭以《夜深沉》拉開序幕,林瑞斌將京胡曲牌重新移植,編製為中音加鍵嗩吶獨奏與鋼琴搭配之版本。可以在曲間聽見傳統戲曲夜深沉中嶄露楚霸王項羽哀戚的經典樂句段落不斷重複,同時設置時不時閃爍的藍色舞臺燈光,帶入即將面臨亡國深沉的氛圍;伴奏鋼琴以爵士形式的編曲配置,透過更加當代的語彙結合東西方元素,以展現虞姬歌舞的情景,並給予本曲復古又優雅的面貌。
1月
23
2024
要說反田有一項當年賴以致勝、並不斷延續至今的技藝,我想是他「修辭」(rhetoric)的詮釋技巧。若說音樂是一種語言,那麼樂譜就像是一張充滿空白與間隙的講稿,等待著朗讀者/演奏者的想像、填補以及實現。
1月
12
2024
身為室內樂的一分子,除了能夠傳遞自身散發出的能量,更需要在專注且主動的聆聽下,誠懇接收搭擋的聲音與情感,並具備影響他人的能力,鼓舞彼此繼續在音樂裡前進。
1月
01
2024
但,另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是,對於音樂組織性與形式本身的實驗創新,其程度在《一剎》中相當不穩定、甚至有一路縮減的趨勢
12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