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喻意:寫實與風格化的貌合神離《離家不遠》
11月
27
2012
離家不遠(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6次瀏覽
林乃文

一張長餐桌如家的所在,它孤立在鋪滿棕色流沙的地上,顯得渺小寂寞,太過空曠的舞台上方以三匹高懸的背布填滿,兩紅一藍,中間藍色那張隱隱有海岸線的圖案。吉光片羽的畫面,像散落在沙灘上的一片片回憶,第一片是挖沙的年輕男子,第二片是餐桌上獨坐的老人,第三片、第四片、第五片…..,漸漸拼湊出這些來來去去,彼此磨蹭、交手、折磨的人都是一家人,每逢過年必聚於餐桌圍爐,吃吃喝喝,說些廢話,而真話都藏在心裡積存著腐臭著,一抽出來就會要人命、傷人心。

《離家不遠》是近來繼《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大家一起寫訃文》之後,另一部台灣當代戲劇的家族書寫。可喜的演員陣容整齊,喜見八零、九零年代進入劇場的年輕演員們,如今進入三少四壯的階段,內外兼具,足以掌握有年紀的角色,台灣現代劇場也終於可以搬演青春之外的深沉故事了。美中不足是全體佩戴隱藏式麥克風,有時造成聲音上的扁平。對比一週前同一個劇場內,在學中的戲劇系學生口條雖不完美卻都以肉嗓演出,不無令人失望。

流沙上移動的餐桌,是全劇最重要的道具與意象所在,隨著一年一次聚餐而變換位置,並藉此推移敘事。故事精神與表演方法基本上是寫實的,加上象徵與風格化的形式手法,例如日常生活動作的停格、切斷、抽搐式重複、再繼續若無其事地走到側舞台,風格化的姿勢與寫實動瞬間切換,有一種不徹底的中庸之道。此時人物關係尚未點明,形象顯得浮光掠影,偶有話語但無關緊要,似在提供總提示性的象徵。

熬過冷漠疏離的前一小時,開始進入家族敘事。大段倒敘──先知果,再得前因;有些順敘──先熱熱鬧鬧團聚,再離的離散的散;一張始終拍不好的家族合照象徵其貌合神離。姊弟三人加上各自配偶子女,三個支脈兩個世代,便包含著親子、手足、夫妻、情侶種種關係組合。兩名亡者,一個身負祕密而從未現身,一個始終在餐桌外圍挖沙,猶如不出聲的旁觀者。敘事觀點在不同家人之間轉換。碎斷時序和視角,拼貼成恩怨糾結的家族圖譜。

雖是通俗故事,但說得好也總是歷久彌新地能勾動人心──誰的背後沒有一個原生家庭?誰的家庭不含有千瘡百孔的問題?都是典型的華人家族基因:以和為貴,總以倫理人情代替道理的溝通。重男輕女,使女兒總是不知不覺自我壓抑並認同犧牲,挑起實際家庭責任還自責做得不夠。獨攬錢權的總是兒子,父權尊嚴作祟又使他們難以面對失敗。到了第二代,女兒準備丟棄責任出逃國外,兒子決定回家照顧老父,似有反轉。不典型的是這個堅持年年吃團圓飯的家族,人人都在內心深處將自己推離開家,自我割裂,自我放逐。表面上一團和氣,其實個個離心。

一個礙於情面的不好說,掩埋成祕密,最後變成炸彈,炸碎粉飾的和平,是高明伏筆。猶自努力維護和平的大哥,最後孤苦地揹著病重老伴而踽踽獨行,並拒絕其他人的幫忙,是相當深沉悲傷的描寫,舉重若輕,不帶批判的態度令人欣賞。不斷將眾人綰在一起的家族形式,與飄盪全場隨時洩逸的疏冷自我,形成矛盾,參差滲透;如同既寫實又企圖風格化的表演與敘事,努力在貌合神離中妥協。

《離家不遠》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2/11/23 19: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開場時佈下許多符碼,土壤、歌曲、顏色、餐桌與食物。土壤象徵著家,飯桌則是連繫家人情感的介質。家如土壤般滋養萬物孕育生命,然有時卻成為泥淖,越掙扎越深陷。(林芃瑀)
12月
04
2014
從《野良犬之家》到《離家不遠》,動見体不斷召喚出人對於家的各種聯想,再加以破壞,而從破壞之中,那些變與不變,在衝突之中並未有所模糊,對於家的抗拒與疏離,最終仍未完全脫離家的掌握。(楊書愷)
11月
24
2014
導演符宏征更在肢體的運用上,找到無關語言空白表達。豐富的肢體裡,超越了語言所能傳達的對話關係,把可說的與不可言的,在寫實與抽象間找到妥協或權衡。相對之下,《離家不遠》的文本與發聲就顯得貧弱。(吳岳霖)
11月
18
2014
符宏征所能區隔動見体的劇場與別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對肢體動作的運用。《離家不遠》可以看到文本對話切碎後,再以演員之間肢體的互動,來補足無法言喻的家族成員或近或遠的關係。但就成果而言,舞台上展現演員的肢體最欠缺的是Training中相當注重的轉折。(葉根泉)
12月
03
2012
在重複而重複的肢體動作中,抹去意義而只剩感受的肢體能量變成一種隱含的情緒,不斷的沉悶在觀者的心中一直堆疊,若有似無地反射出關於接下來要展開的家庭故事中所具有的責任的負擔以及利益的糾纏。(劉崴瑒)
11月
27
201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