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掛帥,誰來掛帥──《2020愛妳愛你‧情繫楊家將─楊門女將》觀後及其後
8月
03
2020
2020愛妳愛你‧情繫楊家將─楊門女將(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508次瀏覽

紀慧玲(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京劇在台灣,久未被拿與中國大陸京劇相較。大概從2000年後,由於台灣對兩岸文化交流冷處理,以及中國經濟崛起對台政策轉向等內外部因素,即使近年來來自北京的中國京劇院(現改國家京劇院)依例每年訪台一回,名角陣勢也一流,但台灣京劇走自己的路,從2002年王安祈接任藝術總監後,新編戲已成主軸,並走出富於人文詩情意韻的文學風格,彼岸風潮如何,由於來台演出盡為老戲,無從得知。此一隔膜,阡陌分流,「京」劇的命脈性格已久未叩人心。而日前國光重排中國京劇院代表名作《楊門女將》(收於《2020愛妳愛你》團慶公演中的《情繫楊家將》系列),將士用命,士氣如虹,一番氣象下,台灣京劇與對岸中國京劇如何牽繫、如何連動,多少又被聯想了起來。

楊門女將(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楊門女將》是中京院極富盛名代表作,1993年中京院作為兩岸開放後第二梯──前梯為梅蘭芳嫡嗣梅葆玖領銜的北京京劇院──抵台的名門正宗京劇團,首晚打泡戲即為《楊門女將》。本來,這齣戲為中共建國後,在「戲改」風潮大旗下產出的新編戲,對分離四十多年的台灣老戲迷而言,理當不熟,但或許當年領隊中京院院長呂瑞明正是《楊門女將》編劇之一,也或許展現新中國京劇隱含一絲政治訊息,總之,這齣首演於1960年、現在通常被譽為劇作家范鈞宏代表作之一的《楊門女將》,在1993年抵台的熱哄哄一個月(正確來台演出時間為1993年5月12日至5月30日)期間,《楊門女將》一出手的英姿颯爽、慓悍激昂,完全拿下頭采,相較稍後貼演的《龍鳳呈祥》裡名淨袁世海《蘆花蕩》神般的傳奇身段,或當年剛浮出檯面的青年老生于魁智主演的《打金磚》,大概算得上此回中京院最讓人回味的三幕好戲,《楊門女將》裡掛帥的佘太君王晶華、穆桂英楊秋玲,也從此留在台灣戲迷心中。若干年後,也就是2012年與2018年,中京院也再度來台貼出《楊門女將》,老旦袁慧琴、青衣李勝素領銜,因未曾親炙,不知觀眾是否依舊被撩撥的興奮整晚──如同日前國光以中青代演員將士用命,奮戰「沙場」,除了再度讚嘆此戲的經典劇力、唱唸作打水準之外,對演員的表現特別有感,果真一台傾團之力,振弱扶危之大戲。

如同《群借華》、《龍鳳呈祥》等老戲,《楊門女將》需角甚多,不僅上下半場主角老旦佘太君、青衣穆桂英要hold全場,飾演寇準、採藥老人的老生,飾演楊文廣的武生或娃娃生,飾演柴郡主的青衣,宋仁宗的小生或老生,丑行楊暉、楊洪,還有武旦科的楊八姐、武生科的馬伕,再加多位淨行焦、孟二將與西夏王等等,個個都有亮點。若表現一般,未必拉下全戲氣氛,但若稱職應工,則全場高潮迭起,應接不暇,完全滿足了看戲、聽戲、賞戲的多重享受。

國光劇團此回推出新秀黃詩雅擔綱重任,黃詩雅也是2018年挑梁的《白蛇傳》主角白素貞,兩齣戲都吃唱工與武工。黃詩雅嗓音亮美潤淨,下半場〈探谷〉著名唱段【高撥子倒板】: 「風蕭蕭、霧漫漫、星光慘澹」,幕後聲拔高挺立,氣場滿弓,相較上半場各段表現,穆桂英的氣勢此時忽地讓人振奮,接下來紮靠走邊、跑場、碎步、耍槍、涮腰、開打,俱無閃失,保有緊飭節奏,武工鍛練成果可喜,以此成績作為國光栽培新人,足令人期待。

楊門女將(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佘太君以羅慎貞、劉化蒂雙扮。羅慎貞作表情動一向動人,〈壽堂〉一幕逼問焦孟二人,得知孫子楊宗保死於邊關,慟而震傷,情緒很能傳導至觀眾席。但〈壽堂〉之後,〈靈堂請纓〉至〈比武〉、〈巡營〉,皆改由老生劉化蒂登場。劉化蒂把 握了老生高寬本色,把佘太君的怒氣與正氣,在一連串【西皮】快板、散板、原板高腔裡,達到情感高潮。或許與老旦講究的綿柔厚勁較顯生硬,但就戲而言,佘太君帶起復仇救國氣氛,此鐵桿聲腔聲色仍屬動人。

楊門女將(國光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令人驚喜的是盛鑑飾演的寇準與採藥老人,盛鑑與飾演求和派楊暉的丑行陳清河,一搭一唱,兩人作表皆靈活,而盛鑑的老生嗓色清奇嶙峋,作派文質翩翩,難得是咬字轉韻特別突出,在整台《楊門女將》唱段表現裡,忽聞最地道的尖團音,十分感動。因為,也不知是隔別太久,或久未講究,台灣京劇的咬字發音愈顯平坦,也愈發不耐聽。盛鑑在採藥老人段落裡嘗試衰派作表與唱腔,區別不是那麼成功,如要掛頭牌,仍應四功五法,同時到位。

盛鑑、陳清河、劉化蒂、羅慎貞、王耀星,多位中生代的國光成員,傍著黃詩雅,也看到同屬新生代的花臉黃毅勇、武生黃鈞威。謝幕那幕,不知三十二歲的黃詩雅是否誠惶誠恐,萬眾囑一,壓力勢必偌大。然而,1960年《楊門女將》初亮相,王晶華、楊秋玲、馮志孝都只是戲曲學校剛畢業的二十初頭新人,一樣扛下了招牌,打響了知名度。

京劇是一門全面型的表演藝術,國光劇團也曾於2005年推出魏海敏、曲復敏、唐文華版的《楊門女將》,李寶春為首的台北新劇團也曾於2010年推出黃宇琳版《楊門女將》。穆桂英並非獨門絕活,但凡楊家將系列,都吃工吃角色。國光此番《楊門女將》除了商請離團的武旦戴心怡支援外,其餘皆團內人員,包括文武場。北京來台定居的李超、馬蘭不僅操琴,還銜命指導唱腔、發聲。北京老師陳淑芳也多次蒞台指導旦角。作為成團二十五年的國家劇團,國光資源豐沛,但仍需仰賴各方好手。藝術總監王安祈將個人志趣傾注於國光劇團,讓國光劇團達到兩岸皆稱譽的高峰,惟江湖寂寥,國光一團獨占光芒,實有點無聊。無從比較或許不至怠惰,但連票房都無庸煩惱,回饋更多學子與愛好者也無可厚非,這都是國家劇團該盡職責,但台灣其他京劇團呢?培養演員樂師的戲校呢,生行老旦缺稀難道不是危機?如何連動整個生態、固著更健全的競爭體系?當此疫情當前,政治當道,京劇在中國態勢如何彷彿已是上世紀的事,京劇除了戲文新鮮,如何還能講究唱唸作表打?操練《楊門女將》一回,國光新生代功力勢必大增,也證明眾志成城,國光劇團上下一心,對京劇的熱愛一定也能傳回對岸。《楊門女將》戲裡,只見兩軍對打,武行演員總要從樂師台口下場,這個擁擠的動線,令人納悶,但或許正是台灣京劇微妙處境──儘管只有一點縫隙,仍能長出春光。

《2020愛妳愛你‧情繫楊家將─楊門女將》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0/07/2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