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進太多點子的命題作文《玄異筆記》
11月
17
2021
玄異筆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7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玄異筆記》是看完之後會覺得很可惜的一齣戲。可惜什麼呢?

身為編劇與導演的李易修延續他從《大神魃》以來對於神話精怪題材的精確掌握能力,在充滿怪談野史的魏晉南北朝故事中盡情發揮。觀眾可以從故事結構的玄妙精巧,環環相扣,因果報應生生不息的情節設計中充分體會戲劇的演繹魅力。從《楊羨書生》到《談生妻鬼》,前中後分別緊扣左慈戲曹操、宋定伯賣鬼、以及狐狸精獻身等志怪故事橋段,來解釋此劇如何從陽羨書生起,又如何收束於緊扣此劇題目的書生筆記。

其中最為精妙且逗樂觀眾的戲劇情節是讓《談生妻鬼》的情節對白再現於談生與狐狸精麗娘的相遇橋段中。對白的相同對比出人物性格(前妻王氏與狐狸精麗娘)的不同,其中現代化的語言運用(呦!是個正妹)及演員誇張逗趣的表演方式使這段明明重複的情節演出卻吸引台下觀眾笑聲連連、捧場叫好。而觀眾在沈浸於連綿不絕、奇妙怪誕的故事中的同時,看到了諸多神鬼精怪,人物角色,終究能體會這齣戲想說的:靈魂之間並無差異,一樣擁有愛恨情仇、貪嗔癡怨,就像戲裡說的,「神也過不了情關」、「最可怕的反而是人心」。

另外,值得讚美的是此劇運用偶戲的選擇。由於題材本身的怪誕與神秘,充斥著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世界觀邏輯,偶的運用反而成為完美表現這種不符常理的合理方式。由於偶的靈活度,導演能因此安排非人類的偶與人類演員的演出,做出十分合理的搭配,使觀眾不會質疑此劇中神鬼妖怪的擬人化演出的真實性,反而理所當然地接受偶作為精奇妖怪的具體化象徵。其中,《宋定伯賣鬼》中,以暗中發光的偶來作為鬼魂的設定十分高明且出色。

然而,不能不提的是,這齣戲無法抹除的負累存在於此劇本身的框架設定中。

上半場開場前長達十幾分鐘的詩文朗誦及講解,簡直堪比令人昏昏欲睡的國文老師講課。而上半場大量的詩文吟唱及文學名士的故事傳唱,更讓人有夢回高中國文課現場的感受。我認為導演身陷命題作文(畢竟是趨勢文學劇場出資)的尷尬情境中,卻依然努力呈現戲劇的趣味性(這時就該神鬼精怪出場了!)。這齣戲的問題就是塞進太多的好點子,實在過於飽滿(又要大師導讀、又要文學名士故事、又要詩文吟唱、又要志怪小說),所以導致整齣戲有頭重腳輕、上半場令人昏昏欲睡,下半場精緻討喜的結構問題。更別說,由於導讀的關係,此劇加中場竟長達近三個小時。

在感嘆導演如此高明的手法之際,忍不住還是想說,命題作文實在難,還是讓文學歸文學,戲劇歸戲劇吧。

《玄異筆記 》

演出|趨勢教育基金會、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國光劇團
時間|2021/10/30 19:00
地點|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