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輕御重的生命課題《好事清單》
3月
28
2022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40次瀏覽

葉根泉(特約評論人)


死亡一直是《好事清單》的主題。一位七歲的男孩子,為了拯救自己憂鬱又想自殺的母親,開始編寫生命中感覺好事的清單,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就像《一千零一夜》中雪赫拉莎德,必須每晚不斷述說著故事,來延續自己的生命;好事清單亦是藉由生活中感覺美好的事物,來喚起母親對於生命的眷戀,沒想到這樣的清單,也讓自己從中得到體悟與救贖。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主題是嚴肅的,如同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所述:「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1】相對地,無論是英國劇作家鄧肯.麥克米蘭(Duncan Macmillan)與喜劇演員強尼.唐納(Jonny Donahoe)共同發展創作的獨角戲,還是四把椅子劇團導演許哲彬與編劇林冠廷轉譯為臺灣在地版本,都維持著「以輕御重」的基調──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與情節,來探討沈重嚴肅的議題。這樣的反差對比,反而讓真正的黑色有了重量,笑聲有了眼淚。並透過演員林家麒引領觀眾「沈浸式」的互動,在短暫換取的時間70分鐘內,有人成為劇中的醫生、父親、小學老師、大學老師、愛人,重現主角重要的生命片段,這些瑣碎的小事亦如好事的清單,得以讓生命低潮與抑鬱的時刻,有著閃爍的光芒。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四把椅子轉翻原作為在地版本,最大的不同應在於歌單,劇中所用的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流行歌曲。無論是陳昇的《不再讓你孤單》或是陶喆《Katrina》,都能緊緊扣合住情節與主題,不僅只是背景陪襯的音樂,如同劇中的台詞說道:因為戀愛,我才聽懂流行歌曲裡面所唱的意思是什麼。生命亦是如此,如果沒有面對死亡的前提,如何才能瞭解生命中的好事,皆是空中接住未來的安全網。雖然《好事清單》在主角生命轉折,有時過於簡略帶過;生命議題稍嫌不夠深入,但內涵動人,林家麒表演誠摯,不疾不徐應對無法預期的觀眾即興,在在讓大家在此劇場時空內,一起悲欣交集面對。


註解:
1、卡繆著,嚴慧瑩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臺北:大塊。25。

《好事清單》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2/03/26 15: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好》前半對於憂鬱症的疑惑與自殺的不解,是一個全然他者的魔幻寫實,深刻精準。然而對於後半部憂鬱症的「反身性」再現,卻無法呈現這個精神疾病的層次與人性的深度。(丁家偉)
3月
07
2022
正因為「觀眾參與」之不可預期,無論演員如何努力掌握節奏、建立氛圍、引導觀眾,總還是無法面面俱到,或絲絲入扣,演出中的拖沓、縫隙、脫節,都更能凸顯劇場的不安本質,暴露出劇場的粗糙面向,也就是最能藉以隱喻人生的劇場特質。而每一個不同卡司組合,不同氛圍情緒,不同共作關係,也都確定每一個演出版本的獨特性,不啻是劇場不可複製的在場性的最佳印證。(陳正熙)
4月
08
2021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