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感動的線上再會——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金曲趴〉
6月
28
2022
Skyline Jazz Band Skyline 線上「金曲趴」 (Skyline Jazz Band提供/攝影尹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6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的專輯《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於今年初在北、中、南舉辦專場巡演之後傳出捷報,入圍了 2022 年第三十三屆金曲獎的兩項大獎——分別為「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蘇逸哲、利啓正)」,並以〈來踢館吧!〉入圍「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蘇逸哲)」。

以〈金曲趴〉為題,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於線上舉辦了一場直播,給樂迷新的體驗。在這場直播中,中廣主持人豆子哥訪問團員,細數專輯製作的溝通與企劃、中間的挑戰與困難、以及成軍十九年來 Skyline 的趣事與軼事。除此之外,也有年初專場錄影精華剪輯,讓觀者初次(或者樂迷再次)體驗 Skyline 的音樂作品,以及現場演出氛圍。


Skyline Jazz Band Skyline 線上「金曲趴」 (Skyline Jazz Band提供/攝影尹超)

「終於等到你」——用直播傳遞入圍的喜悅

團長利啟正 Richard( 貝斯)、蘇逸哲 Jazzy(鍵盤)、陳冠毅 Allen(打擊樂器)、李承育 Jimmy(薩克斯風/長笛/電吹管)、以及于紹友 Peter(吉他),在音樂界有諸多不同身份,且皆已於不同場域耕耘已久。他們的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亦已入圍重要獎項數次,從金曲獎、金音獎、直至美國獨立音樂獎,且獲得美國全球音樂獎。儘管,金曲獎多年以來曾引起關於樂種、大眾與分眾、評審與品味等諸多討論,但蘇逸哲 Jazzy 仍在直播中表示——對於入圍,仍有「終於等到你」之感。而李承育 Jimmy 也提及,期待透過入圍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音樂。

雖說獎項的意義,於時、於地或於人可能略有不同,但透過這場直播分享,仍能感受到藉此殊榮慶賀、分享、陳述的重要性。以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三平台進行直播,可見 Skyline 在七月二日金曲獎揭曉前,期望把握時機與觀眾傳遞喜悅並互動,而此舉顯得珍貴。


Skyline Jazz Band Skyline 線上「金曲趴」 (Skyline Jazz Band提供/攝影尹超)

持續的實驗精神,絕對是爵士樂的潛力

在直播中,Skyline 慷慨大方地與樂迷分享年初專場的精彩片段。從〈來踢館吧!〉、〈客家八音〉、〈福佬民謠〉,到與嘉賓大象體操合演的〈音色漸層〉;不只將現場演出的律動與魅力於直播中再次傳遞,影像與聲音亦處理得相當精緻。除了演出片段,音樂錄影帶的花絮,讓觀者有機會一窺 Skyline 的音樂家精神,而團員更於現場演出〈美好的一天〉等歌曲的不插電版本。

整場線上活動,從訪問、花絮、錄播轉到直播演出,不只能看見 Skyline 對於音樂細節的專注、對製作的要求,亦能理解樂團一邊開創、一邊推廣的精神——既是演出與創作者,也是教育和推廣者。在類型音樂以及融合爵士聽眾皆有成長空間的台灣,Skyline 以輕鬆又嚴謹、深刻但又溫和的口吻姿態,向聽眾介紹自己喜愛且精通的音樂。他們不斷嘗試新的形式,從專場的線上售票到金曲線上派對,在音樂元素的革新與傳統衝撞之外,亦對線上活動有開放的態度,持續實驗著。


Skyline Jazz Band Skyline 線上「金曲趴」 (Skyline Jazz Band提供/攝影尹超)


Skyline Jazz Band Skyline 線上「金曲趴」 (Skyline Jazz Band提供/攝影尹超)

線上內容的趣味,在於線下做不到的體驗

整場直播 Party 輕鬆但內容豐富,轉回現場聲音或有小狀況,但瑕不掩瑜。Skyline 的〈金曲趴〉或許是一個指標,為希望在線上與樂迷互動的音樂家們,提供了一個或許可參考的方向。訪問與活動讓觀者更了解 Skyline 的團員與音樂製作過程,不插電的現場演出提供了珍貴的限定體驗,而專場精華則是難得的曝光。這所有的一切,觀眾坐在家中即可觀看。線上內容,唯有能提供線下做不到的體驗,才有趣味與新意。

而 Skyline 的誠意與滿滿的樂聲,在這晚抵達了許多地方。在家裡或通勤的聽眾,用手機、平板、電腦或者電視觀看。若節目能持續地與線上觀眾有更多互動,而非在尾聲才有問答,那麼這次的線上體驗或許能更生動活撥,超越中規中矩的節目形式。但,這自然是對未來的期盼。我們此刻的音樂世界裡,或許追求樣樣皆混搭,只是脈絡皆模糊;而 Skyline 團如其樂,體現了「融合」的精神——傳統與創新、線上與線下,只要還能夠往前翻轉出新意,相信他們會持續向前。


 編按: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金曲趴〉直播平台連結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金曲趴》

演出|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時間|2022/6/26 20:00
地點|YouTube直播後回放、Facebook直播後回放、Instagram直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
古典音樂的結構雖然嚴謹,但演奏時卻充滿了靈活性。室內樂除了展現個人特質與炫技感的同時,又可與夥伴享受直達內心深處的親密感,在舞台上發揮一加一遠超過二的力量。與慕特演奏完三首安可曲,面對聽眾飢渴的呼喊,歐爾吉斯便邁開雙腿──伸手將琴蓋給關了。
3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