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耍新定義《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
10月
10
2013
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夾腳拖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2次瀏覽
藍雪茹(馨雁舞集編舞家暨舞蹈教師)

雜耍雖與舞蹈、音樂、歌劇等並提為表演藝術,但相較之下,台灣雜耍表演多發生於街頭,而不像其他類型的表演藝術多為黑盒子裡的演出型式。這些有街頭藝人證照的表演者每逢假日即是他們大展身手之時,相較於國外知名藝術節、藝穗節等,台灣的街頭藝人可以發展的空間及時間相較之下侷限許多。

這次夾腳拖劇團帶來的製作算是近年來「雜耍劇場」的新突破吧!光是打出三位表演者的身份來歷就讓許多人想立即衝進劇場一窺奧秘,從舞台經歷豐富資深的「操偶聖手」薛美華、「從太陽回來的人」陳星合、「無法取代的溜溜球」楊元慶,三位的專長各不相同但卻都是操弄物件的高手,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一片天,光看他們三人的表演就夠目不轉睛了,如果再搭配上劇情呢?

一進到華山2樓演講廳先被舞台上懸吊的布景面板給吸引,看似一塊塊的雲朵像是把觀眾先帶入到一個未知且渴望探索的空間。開頭由十九兩樂團帶領大家一一看清楚在舞台上的三位表演者。這樣的開場是吸引人的,讓觀眾興奮且期待將被帶入一個冒險旅程,爾後隨著影像的引導,黑幕上的投影星光搭配一顆顆逐漸亮起的懸吊燈,的確彷彿讓觀者有進入遊樂園的冒險黑洞裡的驚喜感。

編排「磚」的段落是值得鼓勵的。就像陳星合說的,觀眾可能都以為將會看到厲害的拋磚技巧,但後來發現導演刻意拿掉花俏的技巧部分,而把重點放在如何使用這物件來描述艱辛、互助的尋寶過程,以至於到最後也許會以為由陳星合使用「高超」的倒立技巧來取得在空中的物件,結果卻使用最童心玩法的疊羅漢並且由「偶戲女神」所取得!當然中間由磚所堆疊出的空間變化、三人輪流承接小紅球的橋段有著相當的難度,最值得鼓勵的是不管這段落是否為他們三人的專長,皆可看出表演者用心突破跟嘗試與新物件的結合。

但也許需要三人一同配合練習的段落不算少,又因為三人對於各自的專長部份太過於熟悉,所以在個人專長的部分橋段雖然保有一定的專業度,卻似乎缺少那麼一點驚喜感。雖然如此,在各段落皆可看出導演欲表達的氛圍:薛美華的偶與另外兩位操的偶之間的對話令人莞爾一笑(薛美華操偶的確有一種賦予偶新生命的魔力);楊元慶發現的寶物溜溜球一開始看似神奇的魔球,最後卻無法控制它而失落,而那顆球讓人聯想到「哈利波特」中的金探子,越想掌握它卻發現它卻留不住在自己的手中……;陳星合輪流丟球給另兩位表演者的段落中充分看到三人的默契,時間抓得天衣無縫,為中間主控者的陳星合用呼吸配合球的律動,畫面極為好看值得讚許。

較讓人覺得可惜的是段落間的銜接仍不夠緊湊,有時燈光已全暗表演者已下台卻有5、6秒的空台,會令觀者的故事情節律動被中止,待至下一段落再出現時觀者必須再度把自己放入情緒中,略顯吃力。也由於沒有側台的關係,三位表演者必須很辛苦的記住每次進退場的時間及位置,雖然表演的的敬業專注態度值得鼓勵,但卻也讓觀者眼花撩亂。

總體來說這是一場台灣觀眾的新體驗,先排除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度、場地的限制等,希望可以再看到更多新的雜耍結合物件的可能。就像導演方意如在座談會上說的,這個演出的對象並沒有設定族群。的確,一個好的作品應該符合所有觀者,雖然筆者認為若能將三位表演者的專長再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些、情節再更緊湊些會與觀眾更有共鳴,但光是有勇氣將眾人組合成這樣的一場演出就值得令人鼓掌叫好了。

《4.5.6.7雜耍暨物件劇場》

演出|夾腳拖劇團
時間|2013/10/06 17: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4B館2樓演講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