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與愛雙雙失落《貓脖子上的血》
4月
03
2015
貓脖子上的血(20%實驗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11次瀏覽
陳元棠(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當舞台上人類都被外星人菲比咬死,那些歪斜的身體、眼神與錯置的語言、派對(戲)的結束,方是外星人菲比即將稱霸地球的序幕。劇作家以習得語言表達的菲比,映照人類語言溝通的無用,似乎隱隱表示新的溝通方式即將誕生,而觀眾應當警醒。

劇情分為三部分,一是獨白,二是兩人在某一情境下的狀態與最後眾人派對,外星人菲比在第一部分為語言旁觀者,第二部分成為語言學習者,在複誦語句外也習得語句之情緒表達,有如格言金句一般煞有其事複誦著,如人類語境之鏡像反射,而第二部分為快速切換人類生活情境切片,並非要觀眾深入了解每個角色,而是在每個生活切片保持清醒,疏離的對於劇中狀態保持評價,從觀眾在戲後回應感想中回應戲中這樣的切換「觀眾覺得資料量太大難以吸收」,劇作家在此卻也恰好回應當前資訊爆炸時代,人因刺激過多於是麻木的現象。

演出中藉場景與動作抒發之獨白呈現出的效果讓我激賞,例如戲中寡婦的獨白片段,在健身房跑步機上邊跑邊崩潰痛哭然後跌下,動作與獨白互有隱喻,演員藉力使力將情緒推至飽滿,然而其他片段我感到是否演員無法兼顧情感於是動作流於形式,甚至有被動作困住之感。導演為求好、求精緻卻少了一些膽量去挑戰邊界,使得這齣戲保守節制,對於劇本中描寫人性的暴力、羞辱、寂寞以及兩性權力等可以更深刻逼人,更「髒」或許力道會更強。開頭結尾以投影描述外星人菲比的降臨與最後的學習成功,而整齣戲也像一份優秀認真的作業。本製作的確把握了劇本,展現了劇本的迷人結構,然而少了粗野狂妄,未臨人性深淵,演員同樣也是認真好學生類型,因此雖有性愛自慰等場面,依然如同演員們說的那台詞:「我好寂寞,好孤單。」時流於表面的幾聲嘆息,情境理所當然,情感少了層次角色近乎樣板,口口聲聲的孤單與愛都失落。劇場設計運用了倉庫空曠蒼涼的特質,舞台蘊含鐵鍊、鐵桶與廢棄木箱等元素,垃圾袋中幾顆閃爍不定的燈泡成為換場之間唯一光線,似有似無的成為每個短篇間的連結,然而雖素材粗獷,整體構成仍精簡節制,整個團隊在此次演出中缺少的「狂放」,或許可在下一齣戲中突破。但另一方面來說,此劇的演出狀況如此「節制」正又符合了劇本中「情感無法交流」的內涵。

20%實驗劇坊組成成員均非戲劇科系出身,是喜愛戲劇的一群社會人士聚集組成的台中在地劇團,搬演此劇付出心力甚多,同樣藉此劇拓展眼界與能力,具有永續經營的遠景與野心,證明台中雖無戲劇科系,暗藏市民心中的戲劇因子,與潛在的爆發力,可見台中民間自發之藝術力道。

位於台中市火車站後站的20號倉庫為一鐵道倉庫藝文再生空間,使用已經十餘年,場地規劃為藝術家創作場地並還有一處台中少有的實驗劇場,由於主要經營單位更迭,這個地方起起落落,實驗劇場的演出時有時無,期盼未來能更重視此空間對於台中人的意義,以及實驗劇場存在的重要性。

《貓脖子上的血》

演出|20%實驗劇坊
時間|2015/03/28 14:15
地點|台中20號倉庫藝術特區21A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