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竿卻無影《夜奔》
8月
26
2015
夜奔(狂想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1次瀏覽
邱書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林沖紅拂,峰迴路轉;一桌二椅,實虛交橫。

《夜奔》由一條主線與兩位角色共構,分別是:唐朝杜光庭筆下風塵三俠之一紅拂女與宋代《水滸傳》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從未謀面的二人如今以「夫妻」之名投入當代。顯而易見地,本劇對於角色刻畫源於經典所釋,林沖在故事中遭時勢所逼,具有被動的形象,紅拂女則是女性主義的抬頭,主動企求一己所欲。時代牽引至今,林沖以拘謹合身的白色上衫下褲現形,紅拂女則身著垂墜飄逸的粉色古樸服飾亮相。雖以夫妻身分再現,相較於過往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此劇予以翻轉,並透過夫盜妻的才智與妻在外偷人的互斥關係作為「奔」的推進,一為事業,一為家庭,間接地反映性別社會的取向。

戲劇結構可歸納為四大段落,首尾藉由二角在投影幕後產生的剪影和唱詞作為呼應,營造濃厚神祕感之餘,更富有強化主旨、不陷於情節泥沼的作用。中間則以「林沖主,紅拂襯」與「紅拂主,林沖襯」的筆法建構,透過影像與演員的實虛交織嶄露主要角色的心理狀態。有別於傳統戲中耳熟能詳的折子戲,觀者得以純欣賞表演者的四功五法;上述看似簡單的解構中,編劇於建構上著實費勁,尤其又以新編戲「論述先,故事後」的主次關係初現時,觀者不僅要透過唱、念理解劇情與角色心境,亦含括身段、音樂、多媒體等象徵性符號,相較於傳統戲曲一貫承繼的習俗,多種創作媒材的介入更仰賴創作者彙整後供予觀者。

誠如上述,延續「小劇場‧大夢想」的宗旨,今年於「多元劇種」的號召下,勢必得在西方戲劇當道的現下試圖與戲曲磨合、對話並發展出兼容並蓄的美學觀。如是,《夜》劇運用白紗幕作為主體,以背幕的型態在鏡框式舞台中切出方長的表演空間,並自背幕上方將紗幕延展垂掛至觀眾席頂上,營造出輕巧大氣的視覺集中感。其中,本劇又以大量的影像效果投至紗幕為要,戲曲中的寫意與水墨畫面相吻、疊影字幕產生的雙聲道感與人物破碎的心境互文,唯一可惜的是,表達人物內在狀態的流線形影像易流於形式而缺乏脈絡鋪陳。聽覺設計方面,除了原先熟悉的文武場樂器外,亦嵌入鋼琴等西樂旋律以及具有暗示性的風聲,為戲增添不少層次感;然,當音樂喧賓奪主而削弱演員的唱功又或樂師的不在場使音樂淪為伴唱帶的功能時,反致戲與曲間相互應和的功能失調,深感惋惜。

以「奔」為概念,拈取舊人物的形象賦予新時代的情境、由四功五法中汲取所需,置入演出。又以戲曲中的唱、念挪用格外合宜,角色自夾敘夾議的狀態中進出自如,不流於獨白的自我陶醉,為觀者拉出適切的思量距離。然而,以「抉擇」作為議題式的起跑點,在夫妻情分著墨不足的景況下,各自只展現對欲望的渴求、不念絲毫舊情,倘若如此,二人又何以共結良緣?作為新的嘗試與媒合,實作與理想不免有所距離,在議題推不動情節的事態下,立竿卻無影─夢,委實難以成為清晰的倒影【1】。

註釋

1、源於「小劇場‧大夢想」節目冊《夜奔》文宣文字:夢,是誰的倒影?林沖的夢/紅拂的夢。

《夜奔》

演出|狂想劇場
時間|2015/08/22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像是一幅多焦視野、將遠近空間與今昔時間壓縮為平面的傳統山水畫,再以「奔與不奔」的徬徨心理狀態作為延續,連結這些不斷被翻轉、重新定義的關鍵字。(白斐嵐)
8月
27
2015
所謂的「一百零八種迷路的方式」並不是說《夜奔》繞得多遠,反而始終在同一區塊裡打轉、繞圈。看似走進傳統戲曲、現代劇場、古典文學、當代詮釋的漩渦裡,在忽略其具體意義與核心的情況下,如失魂的游盪,甚至是狂飆。(吳岳霖)
8月
27
2015
作為一場實驗劇作,同樣可以歸為現代為體,傳統為用;傳統只是元素與符號,作者欲言說的是一場具有現代意識流手法的夢境。但白日夢一場,醒來之後,未汗涔淋漓,也未酣暢怡人,混沌之中,除了夢影還是只有夢影。(紀慧玲)
8月
26
2015
此戲彷彿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卻固守著古往今來不變的問題探尋。起初讓人看得懵懵懂懂。不過假如換個方式思考,整個舞台上剩得不過是一男一女,抓出普天之下的男男女女共有的情感。(郝妮爾)
8月
25
2015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