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時尚、復古、典雅、精巧的故事「多寶格」— 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理髮師》
1月
08
2022
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理髮師》(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18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一齣經典歌劇,不論是重演或是再詮釋,既要保留藝術的雋永滋味,又必須要能不落窠臼的令人耳目一新,絕非僅是「新瓶裝舊酒」的結果。

當初博馬謝(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 1732-1799)的劇本,被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與史特比尼(Cesare Sterbini, 1784-1831)用歌劇賦予了新的生命。因此不論是原著或是歌劇,在情節架構、角色刻劃、文字幽默與機智等等,都已相當完整。此外,羅西尼在《塞維亞理髮師》對於舞台的重視,體現在靈活運用層次多元的音樂風格,以強化角色性格的立體性,成功的讓故事更具體化。因此若想要翻新經典,使用後設手法再詮釋,恐怕都是很大的挑戰。


時尚與復古並存的舞台創意

在 2021 年聖誕節假期,筆者有幸能躬逢其盛,觀賞由臺中歌劇院主辦的「2021 NTT 遇見巨人」系列-羅西尼《塞維亞理髮師》。這是臺中歌劇院與導演馬丁・林博(Martin Lyngbo)、丹麥皇家劇院的合作。而參與演出的人員,幾乎都是國內樂界的一時之選。

盱衡整部製作,創意與傳統兼具,時尚與復古並存,充份展現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精神、義大利歌劇的美學、別出心裁的創意、精雕細琢的舞台設計;再從細節觀察,舞台上的所有元素,不論是聽覺與視覺都是高規格、高品質的呈現,每一個場面調度皆精準無比。

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舞台的構圖,呈現的畫面是平衡而沉穩的,猶如閱讀一本工整、典雅、精巧、有趣的故事書,散發著古典的芳香。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巧妙地使用「一景到底」的雙層樓、三面鏡的格局,讓這一連串波濤洶湧、爾虞我詐的情節,全部置於固定的視覺框架中。這樣的設計,反而更凸顯劇情張力,角色同時也被刻劃得更為立體鮮活。而舞台的景深調度與燈光的明暗對比,彷彿也呼應了「情境喜劇」(situation comedy)的概念 —— 圍繞著固定場景與人物進行一條或多條故事線,更能客觀、明晰地捕捉關聯輻輳、複雜詭譎的人心動態。


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理髮師》(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軒朗)

從這些製作,可見林博對於歌劇與劇場語言的理解與掌握:不但傳統與創新無違和感,也成功地讓視覺與敘事雙劍合璧,使音樂與劇場互為表裡。此外,他也巧妙融合了基頓(Buster Keaton)、卓別林(Sir Charlie Chaplin)等人的喜劇默片風格與服裝造型。每一位角色雖各具特性,但在服裝設計上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甚至在某些時刻,場面比故事有趣,表演比角色生動,就像魔術般令人悠揚神往。換句話說,這些實驗元素並沒有喧賓奪主,反而更加強化傳統歌劇的藝術性,也在視覺上多了些許復古韻味。


打開充滿驚喜的「多寶格」【1】

至於燈光佈景與舞台動作,則相當具有節奏性。講求精準,成就精湛。

整齣歌劇的場面調度,是順著人們肉眼的視覺殘影移動,再透過黑白的單一色調,不斷地推移、暈染、變化,讓音樂表現與視覺動態合而為一,無分軒輊,帶領觀眾抽絲剝繭,進入故事的「多寶格」裡。而這個「多寶格」收納的,是對自由的嚮往、階級制度的荒謬、現實的感嘆、人性的角力戰。因此現場的燈光控制、場面調度與音樂節奏是連成一氣的。光是這一點,就已然帶來驚喜,令人由衷欽佩製作單位的用心。

而字幕,也是「多寶格」的一部份。字幕的翻譯與呈現,絕對是經過縝密設計的,不但持守「信達雅」的準則,就連投影節奏、投影位置、字體設計、文字色調,也都是為了舞台布景而量身訂做。於是,字幕不只扮演與觀眾溝通的橋樑,也成為舞台設計的一大關鍵,頗具視覺上的美感。


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理髮師》(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軒朗)

另外,整部製作雖具實驗性,但始終緊扣著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特質,有固定的角色特性,也就是僕人比主人聰明,平民比富人機伶。像理髮師費加洛就是極佳的例子,能夠跟有錢有勢的巴托羅醫師平起平坐,明嘲暗諷世間的光怪陸離,嘻笑怒罵現實世界的階級制度,擲地有聲地點出利慾薰心的窘態畢露,更篤定了真愛無價的恆久信念。


引人入勝的音樂巧思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包括本次序曲的表現手法。

雖然羅西尼並沒有讓序曲的內容跟歌劇本身緊密關聯,也沒有置入歌劇中的旋律;但序曲的引導功能,在林博的製作中發揮到極致,除了概略地介紹人物,也鉤勒出《塞維亞理髮師》劇情樣貌。而對音樂家來說最具挑戰的,一是指揮家廖國敏在指揮之餘,必須也要領導樂團配合所有的舞台動作;二是每一位聲樂家也必須身兼默劇演員。

因此在這短短七分鐘左右的音樂裡,整個視覺與聽覺的節奏的確掌握得恰到好處,聲樂家與演員們個個身手矯健且處處到位,可見團隊中每一位成員的紮實功力,以及共同努力所產生的絕佳默契,成功的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整體來看,聲樂家們的敬業精神是令人感佩的。看到兩位男中音(飾演費加洛的丁一憲與飾演巴托羅醫生的吳翰衛)在舞台上同場飆戲,相當精彩。他們以穩健的演唱功力紮實定錨,讓這些極具挑戰的花腔、裝飾音、一長串快速音群的咬字與音準,得以沖宵竄騰且精確到位。譬如費加洛〈好事者之歌〉(Largo al factotum della citta)、巴西里奧〈騙得了我這醫生?〉(A un dottor della mia sorte)等,都表現出不急不徐的精準詮釋。

而飾演巴西里歐的男低音羅俊穎與飾演阿馬維瓦伯爵的李世釗,表現也不遑多讓,不論在演技或聲音表現上皆可圈可點。除此之外,兩位女性角色(飾演羅西娜的女中音翁若珮與飾演貝塔的女高音賴珏妤)也能恰如其分的展現聲音上的優勢。例如女主角翁若珮沉穩的音色與寬廣的音域,和賴珏妤抒情優美的音色,都是令人讚賞的。

然而,不知是歌劇院的場地音響限制,還是人物的位置安排與舞台動作,抑或是樂團的音量可再調整;筆者坐在四樓G44區5排46號,仍無法清楚聽見詠嘆調〈老頭找老婆〉(Il vecchiotto cerca moglie),以及〈我聽到一縷歌聲〉(Una voce poco fa)中低音域的某些片段。由於聲響上無法取得平衡,稀釋掉了音樂上的表現力,令人略感可惜。

整體而言,《塞維亞理髮師》是羅西尼富有深刻的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作,被視為十九世紀義大利喜歌劇的「名山之作」。在這場演出中,所有人員精湛且精準的賣力演出,似乎呼應了原著作者博馬謝的製錶師精神 —— 追求精準、精確的高尚品味。

在本次演出,喜見兩百年前的經典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了新的定義。除了看見優秀音樂家的專業實力,同時也確立臺中歌劇院「世界之窗」的定位,持續為人們開啟歌劇藝術的複數視野。


註釋:

1、「多寶格」是裝有各種寶物的盒子或櫥櫃。在本次《塞維亞理髮師》的宣傳中,被用來比喻兩層樓的舞台佈景。

2、博馬謝出生於鐘錶製造世家,他本身也是一位製錶師。

《塞維亞理髮師》

演出|廖國敏、NSO國家交響樂團、馬丁.林博(Martin Lyngbo)
時間|2021/12/2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爆笑且風格強烈的視覺設計之下,《理髮師》骨子也玩著高明的政治與認同操作。看似無傷大雅地,馬丁・林博細心變動了費加洛的人物設定,將他改成一位偽裝成理髮師的流浪漢——這雖不影響劇情,卻有極強的暗示性。
1月
25
2022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