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無盡的輪迴《無盡的終章》
10月
02
2018
無盡的終章(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7次瀏覽
盛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生)

日前,由英國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最新力作《無盡的終章》(Grand Finale)在國家戲劇院落幕,震撼的音樂、迷幻的舞台、動靜結合的舞者與音樂家,還有那始終不曾離棄的每個人心中的那道「牆」,腦海裡不停閃出舞作的各種畫面,張牙舞爪、優美恬靜,讓人觀賞後直至入睡前都難以平靜。

編舞家創作出一個自由墜落的幻景,喚起一個與世界本身相悖,充滿無政府主義能量和暴力喜劇的另一個世界,呈現這壓抑不住的精神。世界無窮無盡,世間萬物所有的東西都看似要瓦解,但是又會重獲新生,生命週期和進化,不斷反覆迴圈,終而復始,感覺上是永無止境的如同一曲永無休止的終章。

坐在堂皇的戲劇廳,當觀眾準時試著進入觀演狀態時刻,舞台突然漆黑一團,現場鴉雀無聲,立馬把人帶入到一種緊張又期待的狀態。此時、黑暗讓人感到興奮不已。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舞台中的巨大的牆,極簡的舞台設計讓筆者在觀看的同時不由自主的產生聯想,它可以是舞台時空性的設計也可視為現代人在社會中的一種囚禁,充滿著霧氣的舞台又極度散發著人們心中一種莫名的迷茫和徬徨,隨著音樂的層次遞進,舞者們的動作似乎進入了一種不知所措的癲狂,好似在尋找又好似找到了,音樂鋪成中伴隨著音樂家們內心的柔軟,不僅讓人想問:當人們經歷過生與死、愛與恨、權利與義務等的潮起潮落之後,是否能再笑傲江湖?活著的意義為何,尤為重要,發人深省。

編舞家擁有獨特編舞風格,充滿生猛爆發力的肢體在宛如爆發前的吶喊中,又留有一絲柔軟相互呼應,彼此糾葛。舞者們時而抖動著手腳、時而又宛如柔波、動作中訴說著悲傷和徬徨、諷刺與掙扎、寂靜與震撼無時不刻的渲染著周遭的環境,在時空與時空間穿梭的舞者把觀眾又帶入似是而非的幻境,監獄中的規訓、小酒館的放蕩、象徵著屍體堆疊的山丘又不得不讓人思考著在權利關係的控制中,我們爆發吶喊過內心的壓抑後,剩下的日子該如何抉擇?

也許本就不該尋找答案,就如《無盡的終章》的主旨,生命本就是一場週而復始的輪迴,沒有答案。在經典的舞蹈肢體和編排手法背後,留下的是讓每一個觀眾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社會經歷,從作品中獲得那份獨特的生命體驗。

《無盡的終章》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
時間|2018/9/2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體的動律性伴隨著巨大的鼓聲,不斷地堆疊、打破再堆疊,使身體的能動性完整地貼著音樂的律動走。而堆疊、打破再堆疊,也正是這個世代的面貌,城市與環境的建造與破壞,資本市場裡金融的競逐與幻滅,國家與國家之間協議的訂定與毀約。(鄭宜芳)
10月
26
2018
信手捻來融合多元的肢體型態,不管是主流的芭蕾、當代舞、街舞技巧,或是非主流的舞蹈風格,皆被塑造出「謝克特式」的身體性。同時因為跨文化所展現的「地方」(place)性,使得《無盡的終章》展現的人間道或芸芸眾生,皆能成為合理的詮釋。(石志如)
10月
02
2018
世界喧鬧吵雜漫無止盡,《無盡的終章》用現代舞完美轉譯,切換不留一點失誤。我們看到某些時刻:在親吻、歡聚、孤獨的片刻中,沒有哪一瞬間值得永久保存,在舞作中一切持續顯現一種在擺盪中規律的平衡。(羅倩)
10月
01
2018
集體狂歡,集體消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意象不斷反覆出現,聲響不斷刺激,能量不斷噴發,不論在視覺、聽覺或能量接收上,皆交織出了一幅恢宏的景觀,與一個又一個渺小的個體相襯。(吳政翰)
10月
01
2018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