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興(專案評論人)
從一本近三十年前出版的二手書出發,蘇品文以女性主義為主軸,用了十年的時間,創作「少女須知」三部曲。無緣觀賞此系列前兩部作品,然而在前一晚觀賞的「鈕扣計畫」中,蘇品文談到三面台有別於一般鏡框式舞台,也是一種女性主義表演。從這句話理解,蘇品文所做的演出,就是挑戰一種既有的劇場想像與意義生產,簡而言之,就是挑戰一對一的、線性的、直接的連結,而《少女須知(後)》透過身體、動作以及隱喻,即呈現了此種多重的意義生產可能。
作品中,蘇品文的身體混雜了性別的刻板印象。在入場時,蘇品文已躺在表演空間的木紋地板上,身著黑色工作褲、臉戴墨鏡,漂淡而顯黃白的長髮散開在地面,以一種隨意不拘小節的姿態迎接觀眾進場。然而當表演開始,蘇品文起身,熟練地用髮梳整理散亂的長髮,並綁成辮子。這種赤裸上身、從事勞力工作的服裝,對比梳髮、綁辮子等行為,挑戰了直覺式的角色性別詮釋。
「烹飪」是父權社會對於女性的想像之一,《少女須知(後)》即以此為主題,以具體又富含隱喻的表演行為挑戰了既定的性別概念。蘇品文如動手術般一絲不紊地戴上黑色矽膠手套,端詳了一下塑膠米杯,又決定改用有容量刻度的熱炒店玻璃酒杯,精準地測量米及水的份量,並不時確認《少女須知》一書上的文字,像是確認份量一般,同時卻又以蠻力掰斷扭碎木耳、豆莢、紅蘿蔔等食材,隨意地丟入電子鍋中。如理科實驗般的精準測量與透過蠻力扭斷食材,呈現出兩種對於男性的想像衝突:理性與隨性。然而蘇品文赤裸而展現出的女性身體特徵又對比於其使用蠻力時的肌肉線條,挑戰了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讓人不停思索此作品的性別敘事:一個男性的靈魂裝在女性的身體中,閱讀著《少女須知》一書,學習以男性的方式烹飪?
當然,這個性別敘事不會在這個作品中成立,因為作品中出現的各種物件與行為往往帶有非線性的詮釋可能。例如「烹飪」在這個作品中,直接呈現了成為父權想像中的女性所必須的技能,同時也隱喻了少女成長的「成熟」。隨著烹飪的過程,蘇品文漸漸脫下黑色工作褲與黑色蕾絲內褲,呈現全裸的身體。按下電子鍋開關後,全裸的蘇品文爬上烹飪桌,以四肢撐在電子鍋上方,隨著電子鍋烹煮的時間推移,蘇品文逐漸開始扭動,從局部的小肌肉開始緊繃,慢慢擴大,像是身體內部的肌肉不斷緊繃而出力。隨著食物的熟成,肌肉張力不斷加強,伴隨著喘息與呻吟,像是生產時的子宮收縮、又像是性行為高潮時的器官肌肉筋攣。這個電子鍋烹飪的過程,暗示了父權想像中女性身體透過性行為與生產而來的成熟,然而這個專屬於女性經驗的「成熟」想像卻是男性難以想像的過程。以此複雜的非線性連結,《少女須知(後)》挑戰了父權對於女性經驗的想像。
當電子鍋飄出了炊飯的香味之際,蘇品文的汗水因用力而覆蓋其身體。若從父權對於女性身體氣味的想像詞「香汗淋漓」來思考,此處的「香」並非女性體味,而是生命能量來源的食材所散發的熟成香氣。而前段所述了女性生育或性行為,也可以連結此處食物所帶來的生命意涵,因此「香」與「汗」在此時組合出了不同於父權既定想像的嗅覺、視覺、觸覺連結。在《少女須知(後)》中,意義可以不斷地重組,不斷地重新被想像。
《少女須知(後)》的「後」暗示了三部曲的完結,但所產生的意義卻不斷綿延,就連寫作的當下,詮釋與意義依然不斷翻轉,而無法給出一個結論。但對沒看過前兩部作品的我來說,「後」可以解讀為「post-」,對於身為觀者的我來說,意義與詮釋產生於觀賞之後的不斷思考,因此《少女須知(後)》不是一個敘事的結尾,而是一個意義生產的開頭。
《少女須知(後)》
演出|蘇品文
時間|2020/08/31 16:30
地點|思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