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恐懼的旅程 《孤單在一起》
6月
07
2016
孤單在一起(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0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要裸體?

純白的地板,空無一物,只有天上幾束閃電般的細長燈條。演出正式開始前,李貞葳與Vakulya Zoltan如互斥又互吸的磁鐵般,時而近,時而遠,轉身、小跑、慢走,每一步相互調頻。突然,就黏在一起了。他們小心翼翼地,丈量彼此身體,深怕一個不注意,就分開了。

貞葳的身體柔軟有韌性,說是丈量彼此,多數時候,其實是她扭曲著,為了不分離。但也因此,你不得不盯著她看,太美了。有點像《疊韻》裡,舞蹈家莫尼葉說的「赤裸具有一種怪異的方法,讓人回到力量更強大的舞蹈。…我沒有絲毫不自在的感覺,因為我已穿上了舞蹈。」貞葳的裸體也像是穿著一件舞蹈的衣服,就看著那件美麗的衣服,蜷縮、延展、折疊、凹曲、所有細節與整體運作無瑕。

某一刻,他們像拼圖一樣,就這麼面對面,疊合了身體,吻著彼此,好像對方是自己唯一缺少的一塊。他們朝各自的方向前進也退後著,停下後,只是呼吸。燈光隱晦間,你看到小小的晃動,從肩膀開始,清脆地,然後是手的擺動,由小而大。低頻音場也在底層隱隱流動,推進這儀式般的交融。有個瞬間,這個由肩至手擺動的奇異雙身體,好像就這麼成為一個身體了。

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是雙腳立於地,穩穩站著的。

不過,某種程度上,通過這個出神儀式,嘉年華式的狂歡開始了。他們先是有如異形要自體內竄出般,痙攣式的顫動、不協調的抖動。漸漸地,異化的身體佔領全身。當爵士樂曲”Sing Sing Sing”的鼓聲一下,能量改變了,掀起一陣騷動。他們肆無忌憚的奔跑、大跳、扭動、大笑、抱著轉圈、倒立,樣樣來。此刻,通過運動開始搖晃身體的穩固性、意義便在狂歡中脫韁、流竄。

從站立到出神,似乎提醒我一開始對於創作者選擇裸體的刻板印象,那種我以為乍看又是某種「裸體以示身體或性別的平等與解放」的宣言。不,與其說是平等與解放,不如說是差異與脆弱的極大化,因為他們不假裝中性,不假裝無所謂,否則燈光為何晦暗?身體為何只是站立?即便出神過後,最多也只是倒立。身體為何無法真正開放?可以看到,整個過程中,他們有些拘謹,像是因為裸體所可能帶來的恐懼感而無法放開,也像是面對伴侶、他者、世界的未知而無法交付。中間,他們試著通過某種交融或出神的可能,面對未知的恐懼。某種程度上,他們也的確開放了身體,站得穩穩的身體,開始有些張開、開始上下顛倒。

但最多僅止於此,精力流竄後,他們倒地、喘息、彼此交纏、滾動,漸漸卻如繩縛般緊緊捆束彼此,甚至有意無意間,為彼此遮住可能最敏感的部位,綁縛了更多打開的可能。所以,你有點難真正看見任何刺激或產生遐想的推進。雖然裸體,但沒有想像中的解放或激進,反而是真實面對「恐懼」而可能帶來的拘謹,並且試圖開放。

回過頭來,為什麼要裸體?

也許關於裸體這件事,兩人也未有定數。但至少在身體的存在與態度上,你會看到他們整個運動中,不斷面對恐懼與脆弱。就像兩個人在一起,成為關係的這件事,是不斷流動的經驗過程。過程中,你會恐懼、會沒安全感;但有時候你也會滿足於當下,你會自信,你會感到全然的交付與交融,但稍微偏一點,會不會就是彼此約束、綁縛?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兩人還是黏著彼此,但是孤單在一起,沒有誰將就誰,更沒有像作品剛開始的主動與被動,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為彼此補上不足。各自為體,也彼此相依。完整後,也許就像舞作結尾各自分離,但誰說不是在一起呢?

最後,想起《疊韻》中,哲學家儂西回應莫尼葉關於「全然赤裸」的說法:「赤裸展示一種無限的脆弱。當我們赤身裸體,暴露在眾人面前,我們便完全處在外部,或是內在被不斷被推向外在,使得內在可以被指認、被辨識,並且使得內在退向一種更深層、更幽微、更無法觸及的赤裸。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赤裸根本就沒有全貌,就像孤獨也沒有全貌,沒有極限。」我想他們兩人說的都對,赤裸的確可以擁有如同莫尼葉說的力量,但正是因為面對了像儂西說的「赤裸的無限脆弱」,於是得以真誠勇敢。而貞葳與Vakulya Zoltan的身體,正在這兩者間擺盪著。他們不宣言,不做姿態,只是透過對彼此裸裎、對觀眾裸裎,手牽手,迎向這可能帶來的拘謹與不適,也朝向他們所要面對的孤單、在一起,以及後面所指向更大的未知與恐懼。

《孤單在一起》

演出|李貞葳、Vakulya Zoltan
時間|2016/06/03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孤單在一起》不是狀態,而是動詞,獨立的兩個肉體彼此協商,儘管結構與動作有所編排,卻仰賴著當下真實的反應。演出開始前兩人尚未接觸的各種轉換,協商彼此的狀態,是一種真正的「暖身」。這是以「舞者」身份為核心才發展得出來的作品。 (劉純良)
6月
07
2016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