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聲之後,才是開始《擊現》
5月
16
2012
擊現(朱宗慶打擊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4次瀏覽
林采韻

全球第一首以打擊樂為主體的作品發表於71年前,全球第一個打擊樂團半世紀前才成立,由此可見,打擊樂相較其他樂器的百年歷史,尚處於努力學跑的階段。打擊樂的興起與現代音樂的發展緊密相繫,在質與量上有待更長時間的洗滌,被視為經典的作品有其限度。在此發展過程中,經常是新聲音與新作品相互激盪產生多方銳變,因此「委創新作」成為各大打擊樂團永續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擊現」,以四首委創的首演作品,一方面對自己下戰帖,也同時挑戰了作曲家本身。

劉韋志、布萊恩.馬森、張鈞量和張瓊櫻是本場音樂會四位委創作曲家,在樂團沒有固定命題的前提下,四人依各自對打擊樂的理解以及所關切的事物,用音符勾勒出不同的圖像,襯托出打擊樂的多樣性。

劉韋志為台北藝術大學作曲碩士,曾學習過打擊樂器,在《存在:靈感來自池田學的畫作》中,他動用了十位演奏家、高達140樣大小樂器,大膽進行音響試驗,藉由拼貼的手法,試圖展現日本畫家池田學筆下極度微觀和巨觀的畫作。將微觀與巨觀移植到音樂的空間中,如同細節與結構的相呼應,細節鉅細靡遺的緊實,自成龐大的外在結構。如此的「自成一格」,必需在作曲家和擊樂者兩方高度的設計與體現下才能完成,在舞台上,兩方的微觀與巨觀可見表述,至於融為一「格」仍有精進空間。

布萊恩.馬森的作品《羅斯威爾1947》,雖然作品描述的是美國氣象球墜毀的奇異事件,與台灣觀眾有些距離,但這首小而精的作品,透過音樂巧妙布置,以趣味性的聲響鋪陳淡化事件本身賦予的故事框架。沙漠的夜晚、暴風雨中的墜毀,詭譎又神秘的氛圍,一首短篇小說般的創作,在樂團琴槌之間成功達陣。

目前在奧勒岡大學擔任打擊樂助理教授的張鈞量,出生香港,作品《長平公主》將粵劇《帝女花》的主旋律加以改編,以一位馬林巴木琴演奏者和四位擊樂家共同演出,看準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吳珮菁六根琴槌的好功夫,特別將此演奏技法善用於作品內。作品以馬林巴木琴為主角,吳珮菁對於樂器的熟稔操控,以及對樂曲情感的深入描繪,將傳說中柔順且剛毅的長平公主刻畫得入木三分,達到作品所需戲劇般的高潮迭起。

作曲家張瓊櫻長年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她的作品《射日》已成朱團的招牌曲目,是當下台灣傑出的擊樂作品。此次推出《百戲》依循她創作《射日》時融匯的東方元素,諸如扇子、傘、面具等再現舞台。《百戲》為中國古代樂舞、雜技表演的總稱,打擊樂豐富多元的聲響,吵熱氣氛再適合也不過,為將歌舞、武術、幻術等意象在舞台展現,作曲家採取音樂劇場表演形式,像是把擊鼓者的翦影放大投射在布幕上、演奏者漆黑中以螢光棒擊鼓互丟鼓棒等,數段精心安排的橋段,展現作曲家的野心和活力,但繁雜中卻讓擊樂者過度為技巧服務,反而失去音樂本身的純粹性。

「委創新作」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成團至今26年的堅持,新作品的誕生帶出新的聲音反之亦然,對於作曲家來說,作品的完成某方面在首演之後,才進入另一階段,如同歷史上眾多經典名作,在首演之後經由多次修改,才有今日流傳後世的樣貌,而對演奏者來說,唯有不停受新作的洗禮,才有機會在技法上有所長成,甚至是對樂曲有更進一步的解析,因此「擊現」在現聲之後,面對的才是真正的開始。

《擊現》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
時間|2012/05/1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