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人間條件5》
10月
02
2012
人間條件5(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57次瀏覽
張啟豐

《人間條件5》以四男幫(某人是某人的中學同學、某人又是某人的高中同學,在某個場合下見面而牽連在一起)的人生段落作為情節線,四組人物、四條線索,或並置交錯、或辯證互文,舞台上的角色彷彿是身邊認識的人,甚至就是自己。退休之後為了尋求自由而被牽手驅逐出境的公務員老爸,結婚離婚各三次、熱心照顧同學、夜夜流連酒廊的董事長,事業成功、妻子病危過世的大老闆,與妻子貌合神離、鬧出緋聞還靠妻子善後的政治紅人;以上四個後中年/前老年的臺灣男人,活脫脫臺灣老熟男浮世繪。

這就是台灣最有創意的歐吉桑吳念真。不僅有著斑衣吹笛人一樣的說故事魔力,更練就比中古術士更厲害的文字煉金術;讓人渾然忘我、不知不覺地受到故事情節所吸引,更讓人莫名其妙紅了眼眶、突如其來仰天大笑!置身國家戲劇院,不時可感受到觀眾的笑聲如潮浪般湧向前來,有時甚至全場靜默,空氣彷彿凝止一般,即是明證。

影像、小說都可以因為情節與文字而令人魂牽夢縈,回味再三、不能自已;戲劇當然也有這項致命吸引力。只是,戲劇是在眼前即時發生,既不以運用特寫鏡頭為長,也不專以文字讓觀眾運用想像;觀眾索求的,或許還有演出現場除了文字情節之外的種種。《人間條件5》的節奏比起1~4都還來得溫且慢,導演娓娓道來的手法,搭配上各段情節規矩地呈現四個塊面的人生,即使有美國(李永豐)稍有抑制的暴衝,整齣戲還是不免淡掉,不似文字的淡而有味,而是被巨大的空間與稍長的時間給稀釋了。

從劇場的空間運用來看,將旋轉舞臺切分成三個空間,藉由旋轉與換景,順利轉換各場時空,著實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方式。但是這樣的場景放在國家戲劇院舞臺,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之後移地演出考量,比例顯得過小;再加上高度有限,整個表演空間更顯扁長;還有,因為要運用下舞臺接近臺緣的區域,表演區又得往後移,演員和觀眾的距離也就拉得更遠。如此一來,使得一樓後排及三、四樓的觀眾可能要非常專注地看戲,才能捕捉到演員要給觀眾的感動。

《人間條件5》的演員組合基本上是老搭檔,林美秀一人分飾三角,挑戰最多。不論是公務員太太或重病過世的妻子,或任勞任怨、或無怨無悔,信手拈來,渾然天成;至於高官夫人,則心機、深沉、精算不足,略欠說服力。至於讓導演直呼「就是她」的范瑞君,不啻為人間注入一股活泉,角色詮釋不溫不火,不搶戲,但也令人忘不掉。

這齣戲強調的,或許就如節目冊封面的那一句:「男性本是漂泊心情」;但是,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不知是因為拿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無奈?還是因為無法掙脫雙手而無奈?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

《人間條件5》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2/09/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干歐吉桑的漂泊都只是心情,而非意志或行動,說命運是過度渲染。他們只是環境的產物,隨波逐流一生,到想找尋自我時自我已模糊難辨,欲追尋真愛又發現從未付出真情。相對地,劇中女性無論為愛為錢,為同情為計算,總是勇於面對,擇君所愛,愛君所擇。(林乃文)
10月
10
2012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