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吉桑們的隱形天花板《人間條件5》
10月
10
2012
人間條件5(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0次瀏覽
林乃文

2001推出的《人間條件》,使得觀賞全台灣最會講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先生的「國民戲劇」,儼然成為全台戲劇界的國民運動。雖然敘事空間、視覺美學和聽覺處理都帶著濃濃的電視劇作派,但親切熟悉的小人物故事、溫暖而韻致的念真式對白、自然生動的生活派演技,使得《人間條件》以不同主題,十一年後推進到第五部,從第一部「千萬要幸福」的語懷期望,走過女人、男人、老人、年輕人的故事,到第五部「男人本漂泊心情」將描寫對象轉向與作者年紀最貼近的歐吉桑,抒寫一群台灣歐吉桑的心情。

《人間條件》一向以密不透風的景片構成寫實劇般的空間幻覺。這次利用旋轉舞台,讓整組布景快速更換,相似的牆面結構,不同的只是壁紙、窗簾、掛畫、桌椅組,好像餐廳類型的電玩遊戲。這種布景不做天花板,利用齊一的景片高度,製造一道隱形的天際線,觀眾視線集中天際線之下,天際線之上留黑,不做處理,幻覺投射到此為止。這種很傳統的舞台構成,彷彿一道隱喻,隱喻「人間」自有界限,界限之外便無有想像。

歐吉桑一羅大德設定是個「老實」過度的小公務員,退休後整天在家翹腳,以看電視及打麻將打發餘生。偶然目睹朋友之死,鄭重召集妻兒,發表省思人生感言,最後竟拿初戀情人與糟糠妻相比,向一輩子操持家務的老婆「承認」從無愛情,被掃地出門原屬活該。不料好不容易換來的自由之旅,竟立刻泡進鶯聲燕語、虛情假意的酒廊,被初戀情人奚落,最後在街頭自憐自艾被兒子撞見。原來老實歐吉桑雖不滿家庭羈束,但離開屋簷便患了想像匱乏,對「活出自我」完全沒譜。

歐吉桑二廖清輝娶了羅大德的初戀情人,公務生涯做到高官,看似羅大德的對照組,但其實在愛情和事業的王國中他都只是陪角,小心翼翼計算現實,陪伴強者,沾光獲利。勾搭酒家媽媽桑,似也只想逞生理本能以證明男性尊嚴。看著這個虛偽、無德、小氣、不貞、別無理想的男人,被八卦周刊爆料而結束官途,實令觀眾難出同情。除了多了一副口罩牽一條狗,最後與羅大德殊途同歸。

歐吉桑三單身建商李進財,以簡單的幫派原則跟人稱兄道弟,也以利益分贓原則做生意,可以想見在商場上是個見風轉舵、沒有根性的商人。除了整天吆喝著人在酒廊一起麻痺心情,偶爾洩漏寂寞之外,應該沒有面對自我的時間。

歐吉桑四台商陳國興靠老婆少了二十年奮鬥,非但不覺感激,反而到處風流,莫名報復,直到老婆無怨無悔地去世,獨自在家對照片長吁痛哭,感嘆自己錯失認識真愛的機會。大段獨白,提供演員「掏心」表演的機會。

一干歐吉桑的漂泊都只是心情,而非意志或行動,說命運是過度渲染。他們只是環境的產物,隨波逐流一生,到想找尋自我時自我已模糊難辨,欲追尋真愛又發現從未付出真情。相對地,劇中女性無論為愛為錢,為同情為計算,總是勇於面對,擇君所愛,愛君所擇。所有歐吉桑的配偶均由林美秀擔綱,角色塑造成功,這是繼黃韻玲後,人間系列再次一人分飾多角的女優演技秀。

吳念真筆下的歐吉桑特質,能否輕易與國民性劃上等號,我不願率爾論斷。不過從最近評論家南方朔剖析的南韓國民性,兩相對照,格外有趣。南方朔認為現代南韓人在思想文化上早已脫離「儒家文化圈」:「他們關切抽象的原理原則的思考,不在行為互動層面上繼續糾纏。」(註一),反觀台灣歐吉桑們津津樂道的「人情義理」、「體面風神」,莫不是一種行為互動關係的執迷。在現實社會的小圈圈裡,把觥籌交錯、趨迎奉承間搏「麻吉」當成道義,民主玩成分贓,人人頭皮上頂一小片天,此天之外便視若無睹。或許這足以證明台灣歐吉桑們的天,還是儒家文化的隱形天花板。對「自我」的召喚,則是一陣晚發的青春痘。

註一:

《人間條件5》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2/10/05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不論是追求自由、領悟真愛、花天酒地,還是政治緋聞男,這些男人其實都像節目冊封面所繪:「在母親/妻子懷中面露無奈的『老男孩』」。雖然伸手想要攀找東西,甚至想離開,但是卻被緊抱著……。但是不論如何,人生也就因此而繼續下去。這-或許才是編導真正想說的,關於「活到這個年紀」的男人。(張啟豐)
10月
02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