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新」不可《新費城之音》
6月
19
2014
新費城之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4次瀏覽
林采韻(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不敵金融風暴,費城管絃樂團2011年申請破產,成為當年全球交響樂團大事之一。這支曾經瀕臨危機的百年名團,如今浴火重生再訪台灣,過去的底氣還保有多少?再加上當今樂團的領導者,是一位40歲不到的加拿大指揮亞尼克(Yannick Nézet-Séguin),老店配上年輕主廚,古早味又剩幾分?

費城管絃樂團1900年成立,風采縱橫20世紀,尤其是1936年至1980年在指揮家奧曼第(Eugene Ormandy)44年的掌舵下,奠定馳名世界的「費城之音」。何謂「費城之音」其實有點抽象,渾厚具有光澤是經常性的描述,也有人說「費城之音」的傳奇,必需要在地利的情況下才能感受,「地利」意指樂團的老家「The Academy of Music」。樂團2001年搬入新家「The Kimme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地利也就消失了。

費城的傳奇或傳統,被視為重要資產,但在變化已成常態的今日,樂團又如何能以不變應萬變?在6月5日的音樂會上,樂團以「新費城之音」呼應了時代,如此聲響或許不同於CD裡的歷史紀錄,與1999年樂團首度的台灣行(由指揮薩瓦利許Wolfgang Sawallisch率領)差距也甚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你可以不喜愛這樣的費城,卻無法不正視他們的新聲。

樂團個性的塑造,與音樂總監密切相關。2010年樂團任命亞尼克2010至2013年樂季接任音樂總監時,外界很難沒有疑惑。那時36歲的亞尼克為鹿特丹愛樂首席指揮,他雖然是樂壇竄起中的新生代,但是與費城過去前幾屆音樂總監(藝術顧問)包括薩瓦利許、艾森巴赫、杜特華等相較顯得生嫩。

音樂會安排兩首曲目--莫札特最後一首交響曲《邱比特》和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亞尼克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而且不加掩飾的表現出來。他的《邱比特》不侷限在古典樂派的詮釋框架中,注入更多浪漫的精神。一般習於追求莫札特音樂質感的輕盈悠揚不是他的味,他要求華麗溫暖的音色,樂句展現更強烈的對比性。如此音樂會的開場,也預告《巨人》不會太乖順。

亞尼克身材不高,大概在165公分上下,但在指揮台上儼然是位小巨人,這位小巨人絕大部份的時間,整個身體彷彿躍入樂團聚集人氣,搭配那強而有力的手勢,試圖彌補領袖氣質的不足。在他使勁的帶動下,樂團很難不被他點火成功。

亞尼克鋪陳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從頭到尾沒有冷場,律動起伏大,對比分明,具有極為強烈的戲劇性。簡單地說,漂亮的樂段,他不怕被說處理的太油膩,激情的樂段,他不怕被罵施力過頭,他要樂團享受那暢快、奔放的極致,近乎不收斂的去追求他要的效果,但同時保有自信,無論樂團跑得多遠多快,他必能收得回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亞尼克把架構搭造成無比巨大時,他試想在其中刻畫細節,就成為不易之事,經常可聽到他的意念剎那浮現,但往往很快就被一波又一波的聲響給掩蓋過。

這場音樂會顯示樂團和這位新生代音樂總監已培養出一定默契。整個樂團從前排至後排每位成員,都拚命三郎般努力拉奏,傳遞出榮耀與自信,遠遠把過去幾年風雨飄搖的日子拋諸腦後。這是樂團和指揮間奇妙的化學作用,也展現一種革命情感。據說2011年8月樂團宣告破產4個月後,當時還未正式上任的亞尼克自願與樂團工作一周不領取任何一分報酬,表達他對樂團的支持。

亞尼克就任費城管絃樂團兩年,透過這場音樂會,可以感受他對樂團帶來的新刺激。對於資深樂迷來說,那熟悉的「費城之音」已成過往,總會抱持些許遺憾。但是一個樂團能夠自信迎接新時代,努力排除大環境的障礙活在當下,更值得給予掌聲。

《新費城之音》

演出|費城管絃樂團
時間|2014/06/05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