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師指揮學生樂團《北藝大管絃樂團2021秋冬音樂會》
12月
28
2021
北藝大管弦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0次瀏覽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三級警戒前夕,筆者就相當期待國家交響樂團前音樂總監呂紹嘉與北藝大管絃樂團的演出,無奈就在警戒線前臨門一腳被取消,這學期捲土重來演出三首極具表現力的德奧經典作品,聯手小提琴家胡乃元演出協奏曲,這樣的陣容與曲目實比近期國內職業樂團的音樂會策劃引人注目。

開頭的韋伯《魔彈射手序曲》全曲由輕聲低鳴開場,雖然起音稱不上完美,但而後接續的弦樂運弓而生的力度延展性,展現出團員們的可塑的爆發力,次段的法國號重奏雖然聲部平衡略不平均,但以團員全為音樂系學生的水平而論,表現已相當可圈可點;反倒是托著法國號前進的弦樂,在自主前進、推襯其它聲部與跟隨指揮指示之間,似乎仍缺乏一個最理想的前進擺盪感,此樂感難以用音符量化呈現在樂譜上,往往需要靠指揮帶領團,所積累多次的共同的音樂經驗,才能有所突破,這也正是歐美職業樂團演奏較高明之處。弦樂以顫音或是極弱音表現森林傳說的詭譎氣氛,筆者認為實可以更加大膽誇張,畢竟樂團對於戲劇張力與表現力的要求,在歌劇作品是必要的指標,何況呂紹嘉為歌劇指揮出生,也非常態執教於音樂學院,【1】平時演出對於音樂表情的雕琢也絕非吝嗇,沒有帶著學生一起做到百分之一百二十其實有些可惜。在本曲中,豎笛獨奏相當亮眼,令筆者印象深刻。靜默之後,終曲開頭的兩響長音,樂團齊奏的金色光彩可能更甚國內職業樂團的常態表現,這段華麗收尾將北藝大小而美的音樂廳塞的滿滿,筆者聆聽當下也試想同樣的演出,如果放到如衛武營音樂廳一音響佳的開放式舞台,又能得出怎樣的燦爛風貌?

由胡乃元擔綱獨奏的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亦是一首顏色鮮明的作品,整體而言,胡乃元的演奏相當飽滿,甚至有些時候會感到是否因為每顆音符都過度扎實,反而犧牲掉了一些音樂中的氣息吐納。樂團整體相形之下也比較接近伴奏角色,協奏曲中的競爭與互動稍嫌不足,樂團演奏主旋律、獨奏家以小音符加花伴奏的部分,音量比例也可以更平衡。第二樂章胡乃元展現了的優異的歌唱性,每一顆長音間的拉扯,串連出令人揪心的音樂。第三樂章多次木管樂器獨奏未能與小提琴獨奏達成抗衡,獨奏的高難度連續雙音也為百分之百達陣略為可惜,但音樂中仍洋溢著濃烈熱情。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開頭的序奏即展現了呂紹嘉對弦樂無論是流動性或是表現力掌控,整體表現上,小提琴明顯比弦樂其他中低音聲部奪目,造成許多時候弦樂的聲響讓舞台鎂光燈偏向了左半邊,這也讓音樂講求份量感的布拉姆斯,在整體骨架缺少了足夠的織度與厚重感,演奏本曲的木管團員音色大體上也稍較上半場直白,更凸顯呂紹嘉未能讓小提琴聲部的明亮光彩激發相應其他聲部的深沉與寬廣,音樂線條多以拋送取代了拉扯。弦樂整體表現出相當高的歌唱性,也盡可能地貼合呂紹嘉舞動的雙手,在第二與第三樂章皆有相當到位的表現,但就多層次、多聲部競合的一四樂章而言,就稍顯未逮,筆者認為其實為本曲最大的美中不足。第二樂章的小提琴獨奏片段,樂團首席的演奏雖能感受到些微緊張但後趨穩定,與法國號的共同出場讓人注目,法國號的演奏或許少了些空靈感,但卻可以聽見一股專屬年輕演奏者的坦率與直接。第三樂章樂團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呈現出很漂亮的朦朧感,燦爛而高貴的明亮旋律也讓人醉心,而當木管間需彼此互動、與弦樂的相互呼應,或是擔任調性轉換的推手時,皆可再更加琢磨。第四樂章無論是開頭慢板,法國號的獨奏、銅管聖詠與接續的主題交互堆疊,學生樂團就氛圍醞釀而論相對薄弱,呂紹嘉帶領之下的呈現俐落熱情取代深谷吟詠,仍由小提琴聲部帶領樂團唱出優美的第四樂章主題,縱使最後終曲主題再現前,由於低音聲部與高音抗衡略顯不足夠,使得呂紹嘉未能將布拉姆斯音樂中著名的Hemiola順利煞車,以奔放的速度又踩上了油門,為本曲劃下一個活力的句點,賣力演奏當下,筆者卻也看到團員對指揮的信任感與專注,令筆者相當令人動容,亦認為這也是近日呂紹嘉與NSO合作時最缺乏的互動關係。

本文評論對象為國內音樂系學生交響樂團與一線音樂家的合作演出,其評論立基已與平時其他國內職業樂團相近,整體表現而言,一個學期的課堂成果發表,早已絲毫不遜色於國內的幾個職業樂團,甚至還去除了許多職業樂團對演奏的倦怠感。或許就演奏技巧上或許還有進步的空間,音樂深度雖然也還未到達最深層境界,但因充滿對音樂的單純喜愛,與青春的熱情火花,在寒氣初起的關渡山坡上,如暖陽散發。

註釋

1、在音樂學院中,對於音樂詮釋或個人特色訓練,指導老師通常相對採取較保守的策略,常以中庸、避免過度個人色彩作為考試、甚或參加比賽的詮釋建議。

《北藝大管絃樂團2021秋冬音樂會》

演出|北藝大管弦樂團、指揮/呂紹嘉、小提琴/胡乃元
時間|2021/12/18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