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Taipei《歡聚今宵》
8月
31
2018
歡聚今宵(臺北藝術節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7次瀏覽
杜秀娟(專案評論人)

傑宏.貝爾(Jérôme Bel)的《歡聚今宵》(Gala)是一齣探討關於什麼是劇場、舞蹈與身體的表演。開演初始的十分鐘,螢幕投射出各式劇場的樣貌,有像兩廳院的劇場、歌劇院的觀眾席與舞台、戶外的舞台(如希臘的劇場遺墟、海濱架設的表演舞台)、日本傳統的劇場、司令台、於百貨公司一角搭設的舞台……等等。除了有各式舞台,還有各式的座椅,如戲劇院歌劇院的豪華座椅,還有塑膠椅、樹幹……等等排列而成的觀看區。

投射螢幕拉起後,一位表演者拿著告示牌上場,告訴我們將演出「芭蕾」的橋段。表演者一個接一個上台,作出芭蕾的動作(如微蹲、旋轉、跳躍)。我們看到不同的表演者,有老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也有一位坐輪椅的表演者。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同,也就「跳」出不同的芭蕾舞,有從容的、優雅的,有耍酷的、笨拙的……。筆者在這時已經忍不住笑了,因為傑宏.貝爾根本不是要我們欣賞舞蹈,而是要我們看人是如何跳舞(It is not about dance/movement, but a piece about what is dance/movement),而且他不要表演者跳出芭蕾「完美」的動作,而是他/她們自己的芭蕾。接下來的「華爾滋」兩兩配對,因著身體與背景的不同,表演者彼此「協商」,對於彼此的不協調毫不遮掩。這樣的舞蹈結構凸顯表演者的身體,舞蹈退位,讓我們看見雙人舞者彼此的身高、年齡、技巧與性別(比如華爾滋有兩位男性配對)。三分鐘全體無聲的即興,除了明顯地標示出表演者的身體是重點,更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在「一般」的舞蹈表演裡,觀眾沉浸在再現的幻覺裡而不察時間,在這裡沒有幻覺,卻有表演者的在場(presence),這樣的觀看性質是理性的。

「麥可傑克森」則是風趣與討喜,這裡傑宏.貝爾玩的是符號與造人運動(symbolization),我們都知道麥可傑可森是誰,但他在大眾所印記的形象,主要是由他的造型,還是他的歌舞,還是他的身體?(當然是全部的組合啦)只是當我們看到大大小小、有胖有瘦、倒退滑溜與不滑溜的麥可傑克森,已開心到不行了。「謝幕」的安排更是引人深思,這裡是在表演謝幕,也可以當作過場來看,為下一階段的「獨舞」和「舞團舞團」作準備。「獨舞」由一位表演者跳著一段舞句後,全體表演者上場,跟著再跳一次獨舞的動作,開啟「舞團舞團」的片段。由一位表演者帶領,所有人在後面跟著「學」舞,我們看到各式的舞蹈風采,有芭蕾、民俗舞、彩帶舞……等。因著表演「學」舞而來的秒差、動作差、詮釋差所呈現的趣味而發笑,也因著戲劇因素的注入,讓觀眾渾然忘我,尤其最後一段描摹「紐約紐約」歌舞劇,在歌詞「紐約紐約」的時候,唱Taipei Taipei,把觀眾的情緒帶到最高潮,為作品畫下歡樂的句點。

傑宏.貝爾的作品看似討喜易懂,其實是很深刻的。他擅長將學術上艱澀的概念融入舞蹈的結構與語法,讓我們很容易接受,營造「懂的看門道,不懂的看熱鬧」的效應。這個作品不僅在討論何為舞蹈,何謂劇場,何謂群聚(community),更在提問,身體是什麼?為什麼人要跳舞?,也就是說,這是一齣思考人類文明起源的作品。唯一唯一叫舞評人期待的是,若傑宏.貝爾能將台灣或台北的劇場形式加入他的投影片中(如廟會或電子花車),那我就完全被收買了。

參考文獻

杜秀娟(2006),Made In Taiwan?, 評新舞風2006<<泰國製造>>,劇場事3,台南人劇團出版。

林人中(2018),最好懂的當代舞蹈其實是傑宏貝爾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blogContent.aspx?ID=885 (2018/8/26查詢)

林人中(2018),我說我不會跳舞,傑宏貝爾說你當然會—《GALA》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blogContent.aspx?ID=882 (2018/8/26查詢)

The New York Times的評論,Jérôme Bel - gala - 2015 - trailer (videos: http://www.jeromebel.fr/),出自2018臺北藝術節網站的錄像2:20處。

原文是:Gala forces audience expectations to the fore, and blurs the lines between failure and success in performance as it suggests that theater is community, both onstage and off.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blogContent.aspx?ID=885 (2018/8/26查詢)

《歡聚今宵》

演出|創作概念  傑宏.貝爾
時間|2018/08/25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最後,台上那些平時不受注目的凡夫俗子們,仍然跟不上各種變換的舞步,仍然沒有跳出自己舞步的機會。那麼整場演出的尾聲中,所打造出烏托邦的理想世界,是否真的這麼理想?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伏筆。(吳政翰)
9月
03
2018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