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就是道別的開始《明年,或者明天見》
3月
31
2015
明年,或者明天見(楊景翔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50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

結合兩大經典劇本揉捏而成的《明年,或者明天見》,以《明年此時》的劇情為主,地點落在一間華麗大方的汽車旅館「艾爾頓強」,兩位已婚男女涂建國(莫子儀飾)、吳美麗(謝盈萱),一隻手必須緊抓著原有的婚姻,另一手卻露出小拇指與對方打勾勾、承諾每年此時此地相見,這樣的一期一會,乍看已拋除愛情所有醜陋的面貌:忌妒、猜疑、占有……或現實上經濟與家庭壓力,使「外遇」反而成為「愛」最原初、單純、熱情的樣子。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揉捏進《備忘錄》的劇情,只是這一次:這個多情的浪子男兒Sean(高英軒飾)以這間「艾爾頓˙強」旅館為家,發現一本上鎖的日記,上面記載一段從三十多年前開始一段堅貞、恆久且穩定的出軌情史,不速之客Zoe(蔡佾玲飾)的造訪,一開始就對Sean發現的那本日記大感興趣,兩個陌生人的關係因此被懸上了一條線,甚而揭開了一段故事:當初那對「在這個房間」許下承諾的男女,接下來怎麼了?

改編、或者應該說是重新詮釋這兩個劇本,寫成一個故事,聽起來就是一件極具魅力的事。更遑論擔綱主角演出的是莫子儀與謝盈萱這兩位連背影都渾身是戲的演員。由其是謝盈萱,簡直如同台詞中反覆出現的那句「就像在發光一樣」。從年輕到老,她先是像個羞怯的女孩,為自己那晚衝動的慾望感到不知所措,偶爾又透露出自己學歷不高的自卑,同時展現身為一個女人的自信與耀眼。到底要如何程現這麼複雜、層層堆疊性格?謝盈萱收放自如。她一會兒任性、一會兒成熟懂事,一會兒挺著個大肚即將臨盆,連腳址頭都看得出她此時的狀態與想說的話。我幾乎可以這麼說:已經許久不曾看見舞台上出現真正的愛情。並非「演戲」,她並沒有在飾演那個角色,而是真的成為了吳美麗。所以能夠從兩人告別的背影中,聽見他倆替自己上緊發條的聲音--─別離就倒數,活著的日日夜夜都是期盼相見的這一刻,心臟不是因為活著才跳的,而是因為重新見面的這一天給予兩人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就連相見的那刻,目睹的人都會覺得痛,因為一見面,就是道別的開始。

場上巧妙的併存著兩個時空:幾十年前,年年不斷的祕密戀情,與此時Sean與Zoe的微妙關係。因為是發生在旅館上,場上的兩組人馬偶爾緊密的互換交替、偶爾同時游走在這空間裡頭,彷彿所有住過這房間的幽魂都悄悄的回來了,帶這他們的故事,旁若無人的訴說。有時燈光的變換,使得沉默的另外兩人,彷彿黏在房間裡頭的剪影,隨著時間成為污漬的一部份。

不過儘管如此,仍然無法在這戲當中看見「二勝過一」的理由。巧妙的過場轉換,的確是增添了許多趣味,只是倘若將原先改編自《備忘錄》的橋段抽離,我依然覺得這是一齣精彩萬分的戲。原因當是《明年此時》的劇情,本已夠強夠豐足能撐滿整場戲,《備忘錄》的出現,的確合理的套入劇情裡頭,卻讓我屢屢有情緒被打斷的感覺。特別是Zoe哽咽著敘說原來涂建國就是她的父親此一真相之時,個人以為實在太突兀,也太滿了。無論是一個不能被大眾諒解的情感卻堅持守候,兩人在這段感情當中質疑自己的「正常」婚姻是否才是不正常的?或者是得知父親長年的婚外戀,想要尋求答案,卻碰巧與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接軌。這兩者都是一段很重感情,光是一個就有可能消化不了,除非顧此失彼,否則誠能兼顧妥當?這也成為了此戲落幕以後,我心中小小的遺憾。

《明年,或者明天見》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15/03/29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原作各自本有足夠時間來發展事件和人物關係,如今將就擠放一劇,刪刪減減之下,礙於篇幅,結構層次和內容深度勢必妥協,也減弱了原作內蘊積累的戲劇張力。(吳政翰)
4月
01
2015
當兩齣劇同時擺在一起,兩對男女同時激烈爭吵的那一個橋段,的確讓人震撼,鮮明的勾出整齣劇的主題就是男女愛情關係。 (郭堂安)
3月
24
2015
舞台以「床」為中心,而整齣戲就只有「旅館房間」一個場景,說明了對愛情的討論具體/肉體/感官的。編劇透過兩組人物的對照展現了幾種不同的價值觀。(蔡敏秀)
3月
24
2015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